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s | 第9-11页 |
1 绪论 | 第12-2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3-15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3-14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1.3 R&D与企业绩效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7-18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7-18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1.5 本文框架和技术路线 | 第18-20页 |
2 实证研究的相关理论 | 第20-31页 |
2.1 高新技术企业理论 | 第20-23页 |
2.1.1 高技术和高新技术辨析 | 第20-21页 |
2.1.2 高新技术企业的基本概念 | 第21页 |
2.1.3 高新技术企业的领域划分 | 第21-22页 |
2.1.4 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历程 | 第22页 |
2.1.5 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 第22-23页 |
2.2 R&D基本理论 | 第23-29页 |
2.2.1 R&D的基本定义 | 第23页 |
2.2.2 R&D活动的确认 | 第23-24页 |
2.2.3 我国R&D投入现状分析 | 第24-27页 |
2.2.4 我国R&D投入的主要影响因素 | 第27-28页 |
2.2.5 我国R&D投入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 第28-29页 |
2.3 高新技术企业绩效理论 | 第29-30页 |
2.3.1 高新技术企业绩效的基本理论 | 第29页 |
2.3.2 高新技术企业绩效的测定方法 | 第29-3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3 实证研究方法和假设 | 第31-37页 |
3.1 一元线性回归方法与模型 | 第31-32页 |
3.2 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简介 | 第32-34页 |
3.3 研究变量的选择 | 第34页 |
3.3.1 企业绩效指标的选择 | 第34页 |
3.3.2 本文研究指标的确定 | 第34页 |
3.4 研究假设 | 第34-37页 |
3.4.1 R&D投入和企业成长能力相关性研究假设 | 第35页 |
3.4.2 R&D投入和企业盈利能力相关性研究假设 | 第35-37页 |
4 实证研究的操作流程 | 第37-60页 |
4.1 样本筛选与数据整理 | 第37-38页 |
4.2 资料的描述性统计 | 第38-40页 |
4.2.1 RD情况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38-39页 |
4.2.2 RDI情况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39-40页 |
4.3 R&D投入与企业绩效的相关性实证研究 | 第40-46页 |
4.3.1 R&D投入与企业成长能力的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 第40-43页 |
4.3.2 R&D投入与企业盈利能力的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 第43-46页 |
4.3.3 实证分析小结 | 第46页 |
4.4 基于DEA方法的R&D投入产出分析 | 第46-60页 |
4.4.1 科技人员占比指标的引入与数据整理 | 第46-47页 |
4.4.2 DEA实证分析过程 | 第47-57页 |
4.4.3 实证分析小结 | 第57-60页 |
5 本文结论和政策性建议 | 第60-65页 |
5.1 本文结论 | 第60-61页 |
5.2 政策性建议 | 第61-63页 |
5.2.1 防范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上的诚信风险 | 第61-62页 |
5.2.2 优化科技资源配置的同时完善科技创新体系的建立 | 第62页 |
5.2.3 强化我国高新技术人才队伍的建设 | 第62页 |
5.2.4 拓宽高新技术企业的融资渠道 | 第62页 |
5.2.5 提高企业的科技管理水平并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进行扩产 | 第62-63页 |
5.3 本文的创新点和不足以及研究展望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