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视阈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基于手机媒体的研究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第1章 绪论第10-19页
    1.1 选题背景第10-11页
    1.2 研究意义第11-12页
        1.2.1 理论意义第11页
        1.2.2 现实意义第11-12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第12-17页
        1.3.1 国外研究概况第12-14页
        1.3.2 国内研究概况第14-17页
    1.4 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创新点第17-19页
        1.4.1 主要研究内容第17-18页
        1.4.2 研究方法第18页
        1.4.3 创新点第18-19页
第2章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及其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第19-24页
    2.1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出发点和科学内涵第19-21页
        2.1.1 人的全面发展的出发点是现实的个人第19页
        2.1.2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科学内涵第19-21页
    2.2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第21-24页
        2.2.1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依据第22-23页
        2.2.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第23页
        2.2.3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互促进第23-24页
第3章 手机媒体的内涵及其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合拍性分析第24-29页
    3.1 手机媒体的概念、形式及其传播特征第24-26页
        3.1.1 手机媒体的概念第24页
        3.1.2 手机媒体的主要形式第24-25页
        3.1.3 手机媒体的传播特征第25-26页
    3.2 手机媒体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合拍性分析第26-27页
        3.2.1 手机媒体满足了大学生的需求第26-27页
        3.2.2 手机媒体拓展了大学生的社会交往第27页
        3.2.3 手机媒体调动了大学生的主体性第27页
    3.3 手机媒体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分析第27-29页
第4章 手机媒体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调查分析第29-44页
    4.1 研究方法与设计第29-38页
        4.1.1 调查问卷设计第29-30页
        4.1.2 调查对象的基本构成情况第30页
        4.1.3 样本调查结果第30-38页
    4.2 手机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第38-42页
        4.2.1 手机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推进第38-40页
        4.2.2 手机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延滞第40-42页
    4.3 手机媒体下思想政治教育制约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原因分析第42-44页
        4.3.1 教育目标忽视了大学生的实际需求第42页
        4.3.2 缺乏提高大学生媒介能力的教育内容第42-43页
        4.3.3 消解了大学生现实的社会人际交往第43页
        4.3.4 大学生运用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主体性不足第43-44页
第5章 基于手机媒体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策思考第44-53页
    5.1 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导向,创新手机媒体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第44-46页
        5.1.1 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第44-45页
        5.1.2 坚持主体性的教育理念第45页
        5.1.3 坚持问题导向的教育理念第45-46页
    5.2 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导向,充实手机媒体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第46-48页
        5.2.1 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第46-47页
        5.2.2 重视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第47页
        5.2.3 注重大学生媒介心理教育第47-48页
    5.3 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导向,丰富手机媒体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手段第48-51页
        5.3.1 建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手机红色网站第49-50页
        5.3.2 开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手机虚拟社区第50页
        5.3.3 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手机文化活动第50-51页
    5.4 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导向,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手机红客队伍第51-52页
    5.5 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导向,完善手机媒体监管第52-53页
结语第53-55页
参考文献第55-57页
附录第57-60页
致谢第60-61页
在校期间参与科研、发表论文情况第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90”后学生道德相对主义现象及教育对策研究--基于福州市高校的调查
下一篇: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