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上市公司融资效率研究--基于因子分析和DEA方法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8-15页 |
1.1 研究背景以及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8-9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页 |
1.1.2 研究目的 | 第8-9页 |
1.1.3 研究意义 | 第9页 |
1.2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与问题的提出 | 第9-13页 |
1.2.1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 第9-12页 |
1.2.2 本文问题的提出 | 第12-13页 |
1.3 研究内容、框架及方法 | 第13-15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3.2 研究框架 | 第14页 |
1.3.3 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14页 |
1.3.4 创新之处 | 第14-15页 |
2. 相关理论基础 | 第15-23页 |
2.1 核心概念界定 | 第15-16页 |
2.1.1 融资与投资 | 第15页 |
2.1.2 融资效率 | 第15-16页 |
2.1.3 融资方式 | 第16页 |
2.1.4 资本结构 | 第16页 |
2.2 资本结构理论和市场效率理论 | 第16-20页 |
2.2.1 早期的资本结构理论 | 第16-17页 |
2.2.2 现代资本结构理论 | 第17-19页 |
2.2.3 市场效率理论 | 第19-20页 |
2.3 上市公司融资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 第20-23页 |
2.3.1 宏观经济因素 | 第20-21页 |
2.3.2 资本结构因素 | 第21页 |
2.3.3 融资方式因素 | 第21-22页 |
2.3.4 资本成本因素 | 第22-23页 |
3. 湖北省上市公司融资效率的实证分析 | 第23-42页 |
3.1 湖北省上市公司融资现状分析 | 第23-27页 |
3.1.1 湖北省上市公司发展情况以及行业分布 | 第23-24页 |
3.1.2 湖北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现状 | 第24-27页 |
3.2 实证研究方法的选取 | 第27-28页 |
3.3 实证模型的建立 | 第28-31页 |
3.3.1 因子分析模型 | 第28-29页 |
3.3.2 数据包络分析模型(DEA) | 第29-31页 |
3.4 样本和数据的选取 | 第31-32页 |
3.5 实证分析过程 | 第32-42页 |
3.5.1 因子分析 | 第32-35页 |
3.5.2 DEA分析 | 第35-42页 |
4. 结论分析及对策建议 | 第42-46页 |
4.1 结论总结及原因分析 | 第42页 |
4.2 相应的对策建议 | 第42-46页 |
4.2.1 产业调整优化思路 | 第42-44页 |
4.2.3 通过创新优化灵活运用金融创新工具 | 第44页 |
4.2.4 通过监管优化健全金融约束体制 | 第44-46页 |
5. 全文总结及进一步研究展望 | 第46-47页 |
5.1 全文总结 | 第46页 |
5.2 进一步研究展望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致谢 | 第50-5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阶段性成果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