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土力学、地基基础工程论文--地基基础论文--桩基及深基础论文--桩基论文

滑坡灾害防治技术微型桩群桩物理模拟试验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7页
   ·课题来源第9页
   ·本文研究的目的、意义和内容第9-13页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9-10页
     ·本文的研究内容第10-13页
   ·微型桩的研究现状第13-17页
     ·国外微型桩的研究现状第13-14页
     ·国内微型桩的研究现状第14-17页
第二章 滑坡基本参数模型试验第17-27页
   ·试验目的第17页
   ·模型试验的原理第17-19页
     ·模型试验的意义第17页
     ·相似理论基本定理第17-19页
   ·基本参数模型试验设计第19-21页
     ·相似比例的确定第19页
     ·基本参数试验模型材料的模拟第19-21页
   ·数据采集第21-24页
     ·土压力传感器的布设第21-23页
     ·位移传感器的布设第23-24页
   ·荷载设计第24-25页
   ·试验步骤第25页
   ·试验结果分析第25-27页
第三章 微型桩群桩模型试验第27-37页
   ·试验目的第27页
   ·群桩模型试验设计第27-30页
     ·微型桩第27-29页
     ·桩顶联系梁第29-30页
   ·数据采集第30-35页
     ·电阻应变片的布设第30-32页
     ·土压力传感器的布设第32-34页
     ·位移传感器的布设第34-35页
   ·荷载设计第35-36页
   ·试验步骤第36-37页
第四章 模型试验数据分析第37-63页
   ·桩心群桩模型试验数据分析第37-47页
     ·桩心群桩位移数据分析第37-38页
     ·桩心群桩土压力数据分析第38-45页
     ·桩心群桩应变片数据分析第45-47页
   ·桩周群桩模型试验数据分析第47-57页
     ·桩周群桩位移数据分析第47-48页
     ·桩周群桩土压力数据分析第48-55页
     ·桩周群桩应变片数据分析第55-57页
   ·微型桩承载机理分析第57-58页
   ·微型桩破坏模式分析第58-63页
第五章 有限元模拟第63-75页
   ·FLAC 3D基本介绍第63页
   ·模型的建立第63-66页
   ·结果分析第66-73页
     ·模型位移云图第66页
     ·最大不平衡力第66-67页
     ·主应力云图第67-69页
     ·微型桩受力第69-70页
     ·微型桩力矩第70-71页
     ·微型桩位移矢量第71-73页
   ·有限元模拟结果与模型试验结果对比分析第73-75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75-79页
   ·主要结论第75-77页
   ·展望第77-79页
参考文献第79-83页
致谢第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西高铁太原盆地沿线地裂缝发育特征及其危险性评价研究
下一篇:泾河两岸滑坡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历史演化研究--以长武至泾阳段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