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1页 |
1.1 本文的研究意义、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 第12-16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 第12-14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 第14-16页 |
1.3 相关概念与理论 | 第16-18页 |
1.3.1 概念界定 | 第16-17页 |
1.3.2 理论基础 | 第17-18页 |
1.4 典型国家小微企业金融扶持政策模式比较及启示 | 第18-21页 |
1.4.1 美国市场主导型金融政策 | 第18-19页 |
1.4.2 日本政府主导型金融政策 | 第19页 |
1.4.3 新兴国家小微企业金融政策 | 第19-20页 |
1.4.4 国际经验总结及对我国的启示 | 第20-21页 |
第二章 攀枝花市小微企业的金融扶持政策状况 | 第21-44页 |
2.1 攀枝花市小微企业的主要特征 | 第21-22页 |
2.1.1 所有权与经营权高度统一 | 第21页 |
2.1.2 市场环境的充分体现者 | 第21页 |
2.1.3 资源性特点明显 | 第21-22页 |
2.2 攀枝花市小微企业金融扶持的政策内容及适用范围 | 第22-36页 |
2.2.1 我国小微企业金融政策演变 | 第22-25页 |
2.2.2 攀枝花市地方政府的扶持政策及适用范围 | 第25-34页 |
2.2.3 攀枝花市监管当局的扶持政策及适用范围 | 第34-35页 |
2.2.4 攀枝花市金融机构的扶持政策及适用范围 | 第35-36页 |
2.3 攀枝花市小微企业金融扶持政策的执行情况 | 第36-42页 |
2.3.1 攀枝花市地方政府金融扶持政策的执行情况 | 第36-38页 |
2.3.2 攀枝花市监管当局金融扶持政策的执行情况 | 第38-40页 |
2.3.3 攀枝花市金融机构金融扶持政策的执行情况 | 第40-41页 |
2.3.4 攀枝花市小微企业融资的的成效及问题 | 第41-42页 |
2.4 攀枝花市小微企业金融扶持政策的效果评估 | 第42-44页 |
第三章 攀枝花市小微企业的金融扶持政策缺失性分析 | 第44-50页 |
3.1 企业信息共享机制缺失 | 第44-46页 |
3.1.1 信息“非自主采集”造成的信息披露不透明 | 第44页 |
3.1.2 信息“有偿化”造成的信息披露不透明 | 第44-45页 |
3.1.3 小微企业公司治理结构培育及监管政策不到位 | 第45-46页 |
3.2 直接融资制度供给缺失 | 第46-48页 |
3.2.1 内源融资渠道分析 | 第46-47页 |
3.2.2 外源融资渠道分析 | 第47-48页 |
3.3 财税制度供给缺失 | 第48-50页 |
3.3.1 财政制度供给缺失 | 第48页 |
3.3.2 税收制度供给缺失 | 第48-50页 |
第四章 攀枝花市小微企业的金融扶持政策非对称性分析 | 第50-58页 |
4.1 宏观经济政策的非对称性 | 第50-53页 |
4.1.1 货币政策效力的非对称性对小企业融资的影响 | 第50-51页 |
4.1.2 金融自由化对小企业融资的影响 | 第51-52页 |
4.1.3 银行业合并及结构调整对小企业融资的影响 | 第52-53页 |
4.2 银行信贷政策传导的非对称性 | 第53-55页 |
4.2.1 非对称的激励约束机制 | 第53页 |
4.2.2 非对称的信贷期限错配 | 第53-54页 |
4.2.3 非对称的信贷服务错位 | 第54-55页 |
4.3 信用担保体系不完善 | 第55-56页 |
4.3.1 信用担保机构规模的局限 | 第55页 |
4.3.2 信用担保机构运作不规范 | 第55-56页 |
4.3.3 银担合作深度和广度均欠缺 | 第56页 |
4.4 公共配套机制不完善 | 第56-58页 |
4.4.1 抵押登记流程复杂 | 第56页 |
4.4.2 中介机构发展滞后 | 第56页 |
4.4.3 动产质押监管滞后 | 第56-58页 |
第五章 完善攀枝花市小微企业金融扶持政策的对策 | 第58-66页 |
5.1 地方政府构建小微企业融资政策支撑体系 | 第58-60页 |
5.1.1 完善政府主导的信用担保体系 | 第58页 |
5.1.2 实施财政税收优惠政策解决财税制度供给缺失 | 第58-59页 |
5.1.3 深化政银企合作模式创新探索小微企业服务模式 | 第59页 |
5.1.4 发展多层次、多元化的资本市场解决直接融资供给缺失 | 第59-60页 |
5.2 商业银行构建小微企业信贷支撑体系 | 第60-62页 |
5.2.1 建立适合小微企业特点的信贷理念 | 第60页 |
5.2.2 建立适合小微企业特点的定价方式 | 第60-61页 |
5.2.3 建立适合小微企业特点的贷款方式 | 第61-62页 |
5.2.4 建立适合小微企业特点的服务方式 | 第62页 |
5.3 监管部门构建差异化监管支撑体系 | 第62-64页 |
5.3.1 加快推进小微企业差异化监管政策落地及完善 | 第62-63页 |
5.3.2 加快推进小微企业银行机构建设及结构优化 | 第63页 |
5.3.3 加快推进监管政策与金融服务政策的同步性 | 第63-64页 |
5.4 社会公共机构构建环境支撑体系 | 第64-66页 |
5.4.1 建立适合小微企业特点的企业信息共享机制 | 第64页 |
5.4.2 完善适合小微企业特点的中介服务机构体系 | 第64页 |
5.4.3 探索适合小微企业特点的民间融资引导制度 | 第64-65页 |
5.4.4 营造良好氛围有效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 第65-66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