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引言 | 第9-20页 |
一、布鲁姆生平简介及学术历程 | 第9-11页 |
二、布鲁姆的文学经典理论研究综述 | 第11-18页 |
三、研究意义、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第一章 “影响的焦虑”: 布鲁姆文学经典理论的渊源 | 第20-29页 |
第一节 强力与对抗: 尼采的“影响” | 第20-22页 |
第二节 “在场的幽灵”: 弗洛伊德的“影响” | 第22-25页 |
第三节 文学的审美性: 浪漫主义的“影响” | 第25-27页 |
第四节 生成的动力: 现实的“影响” | 第27-29页 |
第二章 布鲁姆的文学经典特性论 | 第29-43页 |
第一节 审美性 | 第29-32页 |
第二节 陌生性或原创性 | 第32-34页 |
第三节 竞争性 | 第34-36页 |
第四节 焦虑性 | 第36-39页 |
第五节 普遍性 | 第39-43页 |
第三章 布鲁姆的文学经典谱系论 | 第43-52页 |
第一节 以莎士比亚为中心 | 第43-46页 |
第二节 以崇高性和陌生性为标准 | 第46-48页 |
第三节 以影响比较关系为辐射组织线 | 第48-52页 |
第四章 布鲁姆的文学经典命运论 | 第52-62页 |
第一节 美国文学经典论争 | 第52-56页 |
第二节 文学经典的悲歌 | 第56-58页 |
第三节 捍卫坚守文学经典 | 第58-62页 |
第五章 布鲁姆的文学经典阅读论 | 第62-72页 |
第一节 “如何读”: 阅读经典的原则 | 第62-66页 |
第二节 “为什么读”: 阅读经典的动机 | 第66-68页 |
第三节 经典阅读者的转向 | 第68-72页 |
结语 | 第72-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4页 |
致谢 | 第84-8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6-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