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大学校园旅游开发研究--基于近代建筑群的视角
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1、绪论 | 第11-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1-12页 |
1.2.2 实践意义 | 第12页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2-15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2-13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2、研究述评 | 第15-19页 |
2.1 国内研究述评 | 第15-17页 |
2.1.1 校园旅游的内涵研究 | 第15-16页 |
2.1.2 校园旅游的开发研究 | 第16页 |
2.1.3 校园旅游的产品研究 | 第16-17页 |
2.2 国外研究评述 | 第17页 |
2.3 研究结果分析 | 第17-19页 |
3、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19-23页 |
3.1 相关概念 | 第19-20页 |
3.1.1 旅游 | 第19页 |
3.1.2 校园旅游 | 第19页 |
3.1.3 旅游资源开发 | 第19-20页 |
3.1.4 近代建筑群 | 第20页 |
3.1.5 河南大学校园旅游 | 第20页 |
3.2 理论基础 | 第20-23页 |
3.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0-21页 |
3.2.2 利益相关者理论 | 第21-23页 |
4、河南大学校园旅游资源分析 | 第23-55页 |
4.1 河南大学校园旅游资源的概述 | 第23页 |
4.2 河南大学校园旅游资源的类型 | 第23-34页 |
4.2.1 有形旅游资源 | 第23-31页 |
4.2.2 无形旅游资源 | 第31-34页 |
4.3 河南大学校园旅游的核心资源 | 第34-55页 |
4.3.1 核心旅游资源概况 | 第34-47页 |
4.3.1.1 南大门 | 第34-37页 |
4.3.1.2 河南大学大礼堂 | 第37-41页 |
4.3.1.3 六号楼 | 第41-43页 |
4.3.1.4 七号楼 | 第43-44页 |
4.3.1.5 斋房 | 第44-47页 |
4.3.2 核心旅游资源内容 | 第47-48页 |
4.3.3 核心旅游资源特点 | 第48-53页 |
4.3.4 核心旅游资源价值 | 第53-55页 |
5、河南大学校园旅游开发现状的分析 | 第55-61页 |
5.1 河南大学校园旅游开发的优势 | 第55-57页 |
5.1.1 优越的地理位置 | 第55-56页 |
5.1.2 深厚的历史积淀 | 第56页 |
5.1.3 丰富的旅游资源 | 第56-57页 |
5.1.4 专业的人才队伍 | 第57页 |
5.2 河南大学校园旅游的劣势 | 第57-61页 |
5.2.1 校园文化内涵挖掘不够 | 第57-58页 |
5.2.2 校园旅游开发缺乏市场化运作 | 第58页 |
5.2.3 旅游基础设施不足和开发不力 | 第58-59页 |
5.2.4 高校对于开展校园旅游持消极态度 | 第59-60页 |
5.2.5 缺乏合理规划 | 第60-61页 |
6、河南大学校园旅游的开发策略 | 第61-75页 |
6.1 河南大学校园旅游的开发原则 | 第61-65页 |
6.1.1 保护优先、旅游引领的原则 | 第61-64页 |
6.1.2 根植文化、突出特色的原则 | 第64页 |
6.1.3 服务社区、效益兼顾的原则 | 第64页 |
6.1.4 科学规划、规范管理的原则 | 第64-65页 |
6.2 河南大学校园旅游开发的内容 | 第65-71页 |
6.2.1 校园旅游资源自身的开发 | 第65-67页 |
6.2.2 校园与城市旅游的联动开发 | 第67-71页 |
6.3 河南大学校园旅游的线路设计 | 第71-73页 |
6.4 河南大学校园旅游开发的保障措施 | 第73-75页 |
6.4.1 政策保障 | 第73页 |
6.4.2 组织保障 | 第73页 |
6.4.3 人才保障 | 第73-74页 |
6.4.4 安全保障 | 第74-75页 |
结论及展望 | 第75-77页 |
研究结论与创新 | 第75页 |
本文不足与研究展望 | 第75-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79页 |
致谢 | 第79-81页 |
研究生期间主要科研活动及成果 | 第81-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