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2-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符号说明 | 第16-18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8-34页 |
第一章 BLV的流行、传播及对生产性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 第18-34页 |
1 BLV的流行现状 | 第18-20页 |
1.1 BLV在世界范围内的流行现状 | 第19页 |
1.2 BLV在中国的流行现状 | 第19-20页 |
1.3 BLV的基因型 | 第20页 |
2 BLV的传播途径 | 第20-22页 |
2.1 BLV的水平传播 | 第20-21页 |
2.2 BLV的垂直传播 | 第21-22页 |
3 BLV的致病性 | 第22-23页 |
3.1 BLV感染对奶牛产奶量的影响 | 第22-23页 |
3.2 BLV感染对牛奶品质的影响 | 第23页 |
3.3 BLV感染对奶牛淘汰率的影响 | 第23页 |
4 BLV宿主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 第23-24页 |
参考文献 | 第24-34页 |
第二部分 研究内容 | 第34-138页 |
第二章 检测BLV前病毒的FRET-qPCR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 第34-53页 |
研究背景 | 第35-36页 |
1 材料 | 第36-37页 |
1.1 仪器 | 第36页 |
1.2 试剂与耗材 | 第36-37页 |
2 方法 | 第37-43页 |
2.1 FRET-qPCR方法的建立 | 第37-41页 |
2.2 FRET-qPCR方法的应用 | 第41-43页 |
3 结果 | 第43-48页 |
3.1 BLV FRET-qPCR方法的敏感性 | 第43-44页 |
3.2 BLV FRET-qPCR方法的特异性 | 第44-45页 |
3.3 冻融对BLV FRET-qPCR扩增体系的影响 | 第45-46页 |
3.4 BLV FRET-qPCR方法的应用 | 第46-48页 |
4 讨论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3页 |
第三章 加勒比海3个岛国BLV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及基因分型 | 第53-71页 |
研究背景 | 第54页 |
1 材料 | 第54-55页 |
1.1 仪器 | 第54-55页 |
1.2 试剂与耗材 | 第55页 |
2 方法 | 第55-58页 |
2.1 样品的采集 | 第55-57页 |
2.2 基于HMBS的核酸质量监控 | 第57页 |
2.3 FRET-qPCR检测BLV前病毒 | 第57页 |
2.4 常规PCR扩增及测序 | 第57页 |
2.5 系统进化分析 | 第57-58页 |
3 结果 | 第58-67页 |
3.1 加勒比地区地方牛BLV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 第58页 |
3.2 加勒比地区BLV病毒株基因型 | 第58-67页 |
4 讨论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
第四章 我国BLV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及该病毒的基因分型 | 第71-87页 |
研究背景 | 第72-73页 |
1 材料 | 第73-74页 |
1.1 仪器 | 第73页 |
1.2 试剂与耗材 | 第73-74页 |
2 方法 | 第74-75页 |
2.1 全血样品的采集 | 第74页 |
2.2 核酸的提取 | 第74页 |
2.3 FRET-qPCR检测BLV前病毒 | 第74-75页 |
2.4 常规PCR扩增及测序 | 第75页 |
2.5 系统进化分析 | 第75页 |
3 结果 | 第75-83页 |
3.1 中国荷斯坦奶牛BLV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 第75页 |
3.2 中国地方品种肉牛BLV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 第75-77页 |
3.3 中国BLV流行株基因型 | 第77-83页 |
4 讨论 | 第83-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7页 |
第五章 BLV感染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基于回顾性队列的研究 | 第87-99页 |
研究背景 | 第88-89页 |
1 材料 | 第89-90页 |
1.1 仪器 | 第89页 |
1.2 试剂与耗材 | 第89-90页 |
2 方法 | 第90-91页 |
2.2 牛群的饲养管理 | 第90页 |
2.2 实验牛的筛选 | 第90页 |
2.3 DHI数据的收集 | 第90页 |
2.4 数据的整理与分析 | 第90-91页 |
3 结果 | 第91-95页 |
3.1 实验牛的筛选 | 第91页 |
3.2 BLV感染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 第91-94页 |
3.3 BLV在不同胎次奶牛血液中的分布 | 第94-95页 |
4 讨论 | 第95-96页 |
参考文献 | 第96-99页 |
第六章 BLV的致病性:基于动物感染模型的研究 | 第99-138页 |
研究背景 | 第102-103页 |
1 材料 | 第103-106页 |
1.1 仪器 | 第103页 |
1.2 试剂与耗材 | 第103-104页 |
1.3 实验动物 | 第104页 |
1.4 接种的病毒 | 第104-106页 |
2 方法 | 第106-112页 |
2.1 病毒的接种 | 第106页 |
2.2 实验牛产奶量、DHI数据的采集与整理 | 第106页 |
2.3 实验牛血液样品采集 | 第106页 |
2.4 血常规的定期检测 | 第106页 |
2.5 感染状况的定期监测 | 第106-107页 |
2.6 免疫相关细胞因子测定 | 第107-108页 |
2.7 转录组分析 | 第108-110页 |
2.8 实验动物的剖检 | 第110-112页 |
3 结果 | 第112-131页 |
3.1 感染后的病毒含量检测 | 第112页 |
3.2 BLV感染对1胎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 第112-113页 |
3.3 感染后血常规(CBC)指标变化 | 第113-120页 |
3.4 细胞因子 | 第120-124页 |
3.5 转录组分析 | 第124-129页 |
3.6 实验牛组织脏器中BLV的分布情况 | 第129-130页 |
3.7 组织器官病理变化 | 第130-131页 |
4 讨论 | 第131-133页 |
参考文献 | 第133-138页 |
全文总结 | 第138-140页 |
致谢 | 第140-142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42-1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