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林业论文--林业基础科学论文--森林土壤学论文

戴云山自然保护区毛竹向杉木扩张对林分土壤质量及其凋落物分解的影响

摘要第9-12页
Abstract第12-15页
1 引言第16-25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6-17页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7-23页
        1.2.1 毛竹地理扩张第17-18页
        1.2.2 毛竹扩张对林分结构及生物多样性影响第18-19页
        1.2.3 毛竹扩张对土壤肥力影响第19页
        1.2.4 毛竹扩张潜在机制第19-21页
        1.2.5 毛竹凋落物分解第21-23页
    1.3 研究目的和内容第23-24页
    1.4 技术路线第24-25页
2 研究区自然概况第25-29页
    2.1 地理概况第25页
    2.2 地貌第25页
    2.3 水文第25页
    2.4 气候第25-26页
    2.5 土壤第26-27页
    2.6 地理位置及功能区划图第27-29页
3 毛竹向杉木林扩张后的群落物种多样性第29-35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29-31页
        3.1.1 样地设置与林分调查第29-31页
        3.1.2 物种多样性测度方法第31页
        3.1.3 统计分析方法第31页
    3.2 结果与分析第31-33页
        3.2.1 毛竹向杉木扩张林分群落结构特征第31-32页
        3.2.2 毛竹向杉木扩张林分灌草层物种多样性第32-33页
    3.3 讨论第33-34页
    3.4 小结第34-35页
4 毛竹向杉木扩张林分土壤理化性质研究第35-56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35-40页
        4.1.1 样地设置与土壤取样第35-36页
        4.1.2 土壤理化性质测定第36-37页
        4.1.3 统计分析方法第37-40页
    4.2 结果与分析第40-53页
        4.2.1 毛竹向杉木扩张林分土壤物理性质分布特征第40-43页
        4.2.2 毛竹向杉木扩张林分土壤化学性质分布特征第43-45页
        4.2.3 毛竹向杉木扩张林分土壤理化性质间相关性第45-47页
        4.2.4 毛竹向杉木扩张林分土壤理化性质典型相关分析第47-53页
    4.3 讨论第53-54页
        4.3.1 毛竹向杉木扩张林分土壤物理性质变化特征第53-54页
        4.3.2 毛竹向杉木扩张林分土壤化学性质变化特征第54页
    4.4 小结第54-56页
5 毛竹向杉木扩张林分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碳氮贮量特征第56-74页
    5.1 材料与方法第56-59页
        5.1.1 样地设置与土壤采集第56-57页
        5.1.2 土壤团聚体分离及碳氮含量测定第57页
        5.1.3 统计分析方法第57-59页
    5.2 结果与分析第59-71页
        5.2.1 毛竹向杉木扩张林分土壤团聚体分布及其稳定性第59-62页
        5.2.2 毛竹向杉木扩张林分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分布特征第62-65页
        5.2.3 毛竹向杉木扩张林分土壤团聚体全氮分布特征第65-67页
        5.2.4 毛竹向杉木扩张林分团聚体有机碳氮间典型相关分析第67-71页
    5.3 讨论第71-72页
        5.3.1 毛竹向杉木扩张林分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指标变化特征第71页
        5.3.2 毛竹向杉木扩张林分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变化特征第71-72页
    5.4 小结第72-74页
6 毛竹向杉木扩张林分土壤活性有机碳库研究第74-101页
    6.1 材料与方法第75-77页
        6.1.1 样地设置与土壤采集第75页
        6.1.2 土壤活性有机碳测定方法第75-76页
        6.1.3 统计分析方法第76-77页
    6.2 结果与分析第77-95页
        6.2.1 毛竹向杉木扩张林分土壤有机碳和全氮特征第77-82页
        6.2.2 毛竹向杉木扩张林分土壤活性有机碳分布特征第82-84页
        6.2.3 毛竹向杉木扩张林分土壤碳库管理指数第84-86页
        6.2.4 毛竹扩张林分土壤活性有机碳与团聚体典型相关分析第86-89页
        6.2.5 毛竹扩张林分土壤活性有机碳与物理性质典型相关分析第89-92页
        6.2.6 毛竹扩张林分土壤活性有机碳与化学性质典型相关分析第92-95页
    6.3 讨论第95-99页
        6.3.1 毛竹向杉木扩张林分土壤有机碳与全氮变化特征第95-96页
        6.3.2 毛竹向杉木扩张林分土壤活性有机碳变化特征第96-99页
    6.4 小结第99-101页
7 毛竹向杉木扩张林分土壤质量评价第101-111页
    7.1 数据来源与分析方法第102-104页
        7.1.1 数据获取第102页
        7.1.2 统计分析方法第102-104页
    7.2 结果与分析第104-109页
        7.2.1 指标体系构成第104-107页
        7.2.2 指标体系建立第107-108页
        7.2.3 评价分级标准制定第108页
        7.2.4 评价结果与分析第108-109页
    7.3 讨论第109-110页
    7.4 小结第110-111页
8 毛竹向杉木扩张林分凋落物分解动态及其养分释放模式第111-133页
    8.1 材料与方法第112-115页
        8.1.1 凋落物分解实验第112页
        8.1.2 凋落物养分测定第112-113页
        8.1.3 气象数据获得第113页
        8.1.4 统计分析方法第113-115页
    8.2 结果与分析第115-129页
        8.2.1 初始凋落物养分含量差异显著性检验第115-116页
        8.2.2 凋落物分解模型第116-119页
        8.2.3 凋落物养分释放第119-122页
        8.2.4 阶段质量分解率和阶段养分释放率间相关分析第122-125页
        8.2.5 阶段质量分解率和养分释放率与气候因子关系第125-129页
    8.3 讨论第129-131页
        8.3.1 凋落物分解速率影响因素第129-131页
        8.3.2 凋落物养分释放影响因素第131页
    8.4 小结第131-133页
9 研究结论与展望第133-139页
    9.1 毛竹向杉木扩张林分物种多样性第133页
    9.2 毛竹向杉木扩张林分土壤理化性质变化规律第133-134页
    9.3 毛竹向杉木扩张林分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碳氮贮量特征第134页
    9.4 毛竹向杉木扩张林分土壤活性有机碳库变化第134-135页
    9.5 毛竹向杉木扩张林分土壤质量评价第135-136页
    9.6 毛竹向杉木扩张林分凋落物分解动态及其养分释放模式第136-137页
    9.7 毛竹向杉木扩张林分土壤质量影响因素流程图第137-138页
    9.8 研究展望第138-139页
创新点第139-140页
参考文献第140-155页
在学期间学术研究第155-156页
致谢第156-157页

论文共1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全转录组学的野生蕉(Musa itinerans)低温胁迫响应机制研究
下一篇:牛白血病病毒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及其致病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