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目录 | 第10-13页 |
1 绪论 | 第13-3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3-30页 |
1.1.1 大气污染现状及控制 | 第13-21页 |
1.1.1.1 H_2S污染现状及控制 | 第13-15页 |
1.1.1.2 PH_3污染现状及控制 | 第15-21页 |
1.1.2 离子液体的性质、发展历史以及应用 | 第21-30页 |
1.1.2.1 离子液体的历史 | 第21页 |
1.1.2.2 离子液体的合成 | 第21-22页 |
1.1.2.3 离子液体的性能和结构 | 第22-26页 |
1.1.2.4 离子液体的应用 | 第26-30页 |
1.2 课题提出及课题内容 | 第30-34页 |
1.2.1 选题意义 | 第30-31页 |
1.2.2 研究内容 | 第31-32页 |
1.2.3 技术路线 | 第32-34页 |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34-38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34-36页 |
2.1.1 实验仪器设备 | 第34-35页 |
2.1.2 实验试剂药品 | 第35-36页 |
2.2 离子液体的表征 | 第36页 |
2.3 吸收净化实验 | 第36-38页 |
3 离子液体的合成 | 第38-56页 |
3.1 疏水性离子液体的设计原则 | 第38-39页 |
3.1.1 构建离子液体气体吸收活性中心 | 第38页 |
3.1.2 提高氧气、H_2S、PH_3的溶解度 | 第38-39页 |
3.1.3 降低离子液的熔点和黏度 | 第39页 |
3.1.4 离子液体设计合成单体成本分析 | 第39页 |
3.2 疏水性离子液体的合成 | 第39-53页 |
3.2.1 [Hmim]PF_6的合成、表征 | 第39-42页 |
3.2.2 [Omim]PF_6的合成、表征 | 第42-44页 |
3.2.3 [Bmim][Tf_2N]的合成、表征 | 第44-47页 |
3.2.4 [Hmim][Tf_2N]的合成、表征 | 第47-49页 |
3.2.5 [Omim][Tf_2N]的合成、表征 | 第49-52页 |
3.2.6 [eamim]PF_6的合成 | 第52页 |
3.2.7 [Amim]PF_6的合成 | 第52-53页 |
3.3 离子液体催化剂筛选 | 第53-56页 |
4 离子液体对H_2S、PH_3吸收性能研究 | 第56-74页 |
4.1 钯基离子液体净化PH_3研究 | 第56-70页 |
4.1.1 反应温度对PH_3净化效率的影响 | 第56-58页 |
4.1.2 进口PH_3浓度对净化效率的影响 | 第58-59页 |
4.1.3 螯合剂磷酸三丁酯用量对净化效率的影响 | 第59-61页 |
4.1.4 离子液体添加量对净化效率的影响 | 第61-63页 |
4.1.5 O_2含量对净化效率的影响 | 第63-65页 |
4.1.6 PdCl_2物质的量对净化效率的影响 | 第65-67页 |
4.1.7 产物分析 | 第67页 |
4.1.8 可再生性 | 第67-68页 |
4.1.9 机理分析 | 第68-70页 |
4.2 净化H_2S的实验 | 第70-74页 |
4.2.1 反应温度对H_2S净化效率的影响 | 第70-71页 |
4.2.2 氧含量对H_2S净化效率的影响 | 第71-72页 |
4.2.3 PdCl_2物质的量对H_2S净化效率的影响 | 第72-73页 |
4.2.4 可再生性 | 第73-74页 |
5 结论及建议 | 第74-77页 |
5.1 结论 | 第74-75页 |
5.2 建议 | 第75-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3页 |
致谢 | 第83-84页 |
附录A | 第84-85页 |
附录B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