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脱汞研究背景及其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 汞的监测方法 | 第11-13页 |
1.2.1 湿式取样分析法 | 第11-12页 |
1.2.2 干式取样分析法 | 第12-13页 |
1.2.3 在线监测技术 | 第13页 |
1.3 汞污染的控制方法 | 第13-17页 |
1.3.1 节煤与燃煤替代 | 第13页 |
1.3.2 煤燃烧前控制 | 第13-14页 |
1.3.3 燃烧中脱汞技术 | 第14页 |
1.3.4 燃烧后脱汞技术 | 第14-17页 |
第2章 飞灰对汞氧化还原作用的机理研究 | 第17-28页 |
2.1 原灰中矿物质成分对汞氧化还原作用的影响 | 第17页 |
2.2 原灰中未燃尽碳对汞氧化还原作用的影响 | 第17-18页 |
2.3 卤素对汞氧化还原作用的影响 | 第18-24页 |
2.4 改性飞灰对汞氧化还原作用的机理研究 | 第24-28页 |
第3章 实验与仪器 | 第28-35页 |
3.1 样品的制备 | 第28-29页 |
3.1.1 飞灰样品的制备 | 第28页 |
3.1.2 溶液的配制 | 第28-29页 |
3.2 样品的表征实验 | 第29-31页 |
3.2.1 煤的元素分析、工业分析及残碳测定实验 | 第29页 |
3.2.2 飞灰的电子显微镜扫描(SEM)及EDX分析实验 | 第29-30页 |
3.2.3 飞灰的热重分析实验 | 第30页 |
3.2.4 飞灰样品的BET比表面积分析实验 | 第30-31页 |
3.3 固定床汞吸附实验 | 第31-33页 |
3.3.1 固定床汞吸附装置 | 第31-32页 |
3.3.2 实验步骤 | 第32-33页 |
3.4 溶液汞吸附实验 | 第33-34页 |
3.4.1 实验装置 | 第33-34页 |
3.4.2 实验步骤 | 第34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4章 电厂飞灰原样汞吸附机理研究 | 第35-55页 |
4.1 炉型及煤的工业分析 | 第35-36页 |
4.2 电厂飞灰原样的工业分析 | 第36-37页 |
4.3 电厂飞灰的比表面积、孔径、孔容积分析 | 第37-38页 |
4.4 飞灰原样的热重分析 | 第38-42页 |
4.4.1 氮气气氛下的飞灰原样热重分析 | 第38-40页 |
4.4.2 空气气氛下的飞灰原样热重分析 | 第40-42页 |
4.5 飞灰原样的FTIR分析 | 第42-43页 |
4.6 飞灰原样的SEM分析 | 第43-44页 |
4.7 飞灰原样的汞吸附性能评价 | 第44-54页 |
4.8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5章 改性飞灰汞吸附机理研究 | 第55-74页 |
5.1 HBr改性对飞灰汞吸附性能影响研究 | 第55-66页 |
5.1.1 HBr改性的飞灰汞吸附性能测试 | 第55-59页 |
5.1.2 HBr改性的PC炉飞灰的热重-质谱(TG-MS)测试 | 第59-62页 |
5.1.3 HBr改性后的PC炉飞灰的SEM分析 | 第62-63页 |
5.1.4 EDX分析 | 第63-66页 |
5.2 阳离子对飞灰汞吸附性能影响研究 | 第66-70页 |
5.2.1 不同溴化物改性PC炉飞灰汞吸附性能评价 | 第66-67页 |
5.2.2 溴化物改性后的PC炉飞灰的TG、DTG分析 | 第67-69页 |
5.2.3 不同溴化物改性后的PC炉飞灰的SEM分析 | 第69-70页 |
5.3 不同溴化物溶液对汞氧化的影响研究 | 第70-73页 |
5.3.1 不同改性溶液对汞的氧化 | 第70-72页 |
5.3.2 酸性对溴氧化汞能力的影响研究 | 第72-73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第6章 总结及其展望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79-80页 |
致谢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