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修补料制备与性能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9页 |
1.1 课题的提出 | 第10-13页 |
1.2 国内外修补料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1.2.1 国内修补料 | 第13-16页 |
1.2.2 国外修补料 | 第16-17页 |
1.3 国内外现有技术存在问题 | 第17-18页 |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8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第二章 修补料强度影响因素分析 | 第19-32页 |
2.1 路面裂缝修补料的强度形成及材料选取 | 第19-20页 |
2.2 掺合料对修补料强度的影响 | 第20-30页 |
2.2.1 粉煤灰掺量 | 第20-23页 |
2.2.2 矿渣粉掺量 | 第23-24页 |
2.2.3 减水剂掺量 | 第24-26页 |
2.2.4 膨胀剂掺量 | 第26-28页 |
2.2.5 熟石灰粉掺量 | 第28-29页 |
2.2.6 石英粉掺量 | 第29-30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0-32页 |
第三章 掺合料对修补料流动度的影响 | 第32-40页 |
3.1 原材料及试验方法 | 第32页 |
3.1.1 原材料 | 第32页 |
3.1.2 试验方法 | 第32页 |
3.2 试验结果分析 | 第32-39页 |
3.2.1 粉煤灰掺量 | 第32-35页 |
3.2.2 矿渣粉掺量 | 第35-36页 |
3.2.3 熟石灰粉掺量 | 第36-37页 |
3.2.4 石英粉掺量 | 第37-39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四章 修补材料抗冻性寿命预测模型 | 第40-49页 |
4.1 数据拟合模型 | 第41-42页 |
4.1.1 线性回归模型 | 第41-42页 |
4.1.2 指数曲线模型 | 第42页 |
4.1.3 幂函数曲线模型 | 第42页 |
4.2 修补料抗冻性能(快冻法) | 第42-44页 |
4.2.1 原材料 | 第42页 |
4.2.2 抗冻性试验方法 | 第42-44页 |
4.3 质量衰减模型 | 第44-46页 |
4.3.1 线性回归模型拟合 | 第44-45页 |
4.3.2 指数曲线拟合 | 第45-46页 |
4.3.3 基于质量累积损失率的幂函数模型 | 第46页 |
4.4 相对动弹性模量衰减模型 | 第46-48页 |
4.4.1 指数曲线拟合 | 第46-47页 |
4.4.2 幂函数模型拟合 | 第47-48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五章 膨胀剂对修补料收缩性能的影响 | 第49-57页 |
5.1 水泥混凝土收缩的种类 | 第49-51页 |
5.2 膨胀剂对修补料膨胀性能的影响 | 第51-54页 |
5.2.1 试验方法 | 第51-52页 |
5.2.2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52-54页 |
5.3 XRD 分析 | 第54-56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六章 修补料粘结性能的研究 | 第57-66页 |
6.1 新混凝土与旧混凝土的粘结模型 | 第57-59页 |
6.2 新混凝土与旧混凝土的粘结破坏机理 | 第59-60页 |
6.3 粘结面的处理 | 第60页 |
6.4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60-65页 |
6.4.1 原有试件的基本情况 | 第60-61页 |
6.4.2 粘结面抗折强度试验 | 第61-65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七章 结论及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 第66-67页 |
7.1 结论 | 第66页 |
7.2 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