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土力学、地基基础工程论文--地基基础论文--桩基及深基础论文--桩基论文

门架式双排抗滑桩模型试验及计算方法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1 绪论第11-21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13页
    1.2 门架式双排抗滑桩研究及现状第13-19页
        1.2.1 双排抗滑桩室内模型试验第13-14页
        1.2.2 桩周岩、土体抗力计算第14-15页
        1.2.3 门架式抗滑桩的布置方式和桩间距第15-16页
        1.2.4 门架式双排抗滑桩的计算宽度及截面尺寸第16-17页
        1.2.5 门架式双排抗滑桩的计算模型第17-18页
        1.2.6 门架式双排抗滑桩的计算方法第18-19页
    1.3 存在的问题及不足第19-20页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20-21页
2 双排抗滑桩模型试验研究第21-36页
    2.1 试验目的第21页
    2.2 试验设计第21-27页
        2.2.1 试验相似性设计第21-24页
        2.2.2 试验装置第24-27页
        2.2.3 试验过程及步骤第27页
    2.3 试验结果分析第27-35页
        2.3.1 试验现象及描述第27-29页
        2.3.2 试验数据处理与分析第29-34页
        2.3.3 锚固段长度和连系梁对抗滑性能的影响第34-35页
    2.4 本章小结第35-36页
3 门架式双排抗滑桩内力的影响因素分析第36-51页
    3.1 门架式双排抗滑桩有限元模型第36-37页
        3.1.1 桩—土屈服准则和桩、土单元模型第36-37页
        3.1.2 荷载类型第37页
        3.1.3 边界条件第37页
    3.2 计算结果分析第37-40页
        3.2.1 斜坡岩土应力与应变第37-39页
        3.2.2 门架式双排抗滑桩抗滑桩应力和应变第39页
        3.2.3 门架式双排抗滑桩抗滑桩弯矩和剪力第39-40页
    3.3 门架式双排抗滑桩结构参数影响分析第40-50页
        3.3.1 桩排距对抗滑桩抗滑性能的影响第40-43页
        3.3.2 桩截面尺寸对抗滑桩抗滑性能的影响第43-45页
        3.3.3 连系梁桩截面尺寸对抗滑桩抗滑性能的影响第45-47页
        3.3.4 锚固深度对抗滑桩抗滑性能的影响第47-50页
    3.4 本章小结第50-51页
4 门架式双排抗滑桩计算方法研究第51-75页
    4.1 门架式双排抗滑桩计算模型第51-59页
        4.1.1 桩间土体应力计算第51-54页
        4.1.2 桩间土体模型参数的推导第54-56页
        4.1.3 基本假定和有限元模型第56页
        4.1.4 有限元计算模型参数第56-57页
        4.1.5 计算结果分析第57-58页
        4.1.6 弹性模型及计算结果分析第58-59页
    4.2 桩与锚固段岩土相互作用第59-73页
        4.2.1 刚性桩与弹性桩第59-60页
        4.2.2 弹性地基梁法第60-61页
        4.2.3 本文提出弹塑性方法第61-67页
        4.2.4 算例一第67-70页
        4.2.5 算例二第70-73页
    4.3 本章小结第73-75页
5 门架式双排抗滑桩连系梁设计计算第75-84页
    5.1 连系梁的作用第75页
    5.2 桩顶有无连梁抗滑桩抗滑性能对比第75-76页
        5.2.1 模型试验对比第75页
        5.2.2 数值模拟对比第75-76页
    5.3 门架式双排抗滑桩最优截面尺寸公式推导第76-83页
        5.3.1 分析计算模型第76-78页
        5.3.2 连系梁截面尺寸计算公式第78-79页
        5.3.3 工程实例分析第79-83页
    5.4 本章小结第83-84页
6 结论与展望第84-86页
    6.1 结论第84-85页
    6.2 不足及展望第85-86页
参考文献第86-90页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第90-91页
致谢第91页

论文共9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内河临港产业区规划研究
下一篇:地铁车站结构地震动力响应有限元时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