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9-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1 问题提出 | 第9页 |
1.1.2 社区教育在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中的功能和作用 | 第9-10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0页 |
1.2.2 实践意义 | 第10页 |
1.3 概念界定 | 第10-11页 |
1.3.1 城市新生代农民工 | 第10页 |
1.3.2 社区教育 | 第10-11页 |
1.4 研究综述 | 第11-13页 |
1.4.1 国内研究概况 | 第11-12页 |
1.4.2 国外研究概况 | 第12-13页 |
1.4.3 发展趋势评述 | 第13页 |
1.5 研究思路、方法和研究创新点 | 第13-15页 |
1.5.1 研究思路 | 第13页 |
1.5.2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5.3 创新点 | 第14-15页 |
2 城市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的理论基础 | 第15-17页 |
2.1 诺尔斯成人学习理论 | 第15页 |
2.2 人力资本理论 | 第15页 |
2.3 终身学习理论 | 第15-17页 |
3 宁波江北区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现状调查与分析 | 第17-35页 |
3.1 调查计划的设计和实施情况 | 第17-18页 |
3.1.1 地点的选取 | 第17页 |
3.1.2 研究流程 | 第17页 |
3.1.3 调查对象 | 第17页 |
3.1.4 调查维度 | 第17-18页 |
3.2 研究结果分析 | 第18-26页 |
3.2.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的调查分析 | 第18-21页 |
3.2.2 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现状 | 第21-26页 |
3.3 城市新生代农民工学习需求现状 | 第26-35页 |
3.3.1 再学习意愿的调查 | 第26-28页 |
3.3.2 参与社区教育的动机 | 第28-29页 |
3.3.3 参与社区教育的时间期待 | 第29-30页 |
3.3.4 参与学习的方式期待 | 第30-31页 |
3.3.5 教育培训活动内容的选择性 | 第31-33页 |
3.3.6 学习环境的关注性 | 第33-34页 |
3.3.7 学习费用的支付意愿及成本 | 第34-35页 |
4 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面临的主要问题 | 第35-38页 |
4.1 新生代农民工参与教育培训的高愿景与实际低参与率的矛盾 | 第35页 |
4.2 新生代农民工教育需求和教育培训的实际供给的矛盾 | 第35-36页 |
4.2.1 内容无法满足需求 | 第35页 |
4.2.2 课程内容单一,缺乏研发机制 | 第35-36页 |
4.2.3 培训方式不灵活,模式单一 | 第36页 |
4.2.4 办学时间与成人工作时间冲突 | 第36页 |
4.3 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的紧迫性和政策保障机制的不完善的矛盾 | 第36-38页 |
4.3.1 政府领导力度不够,组织不健全 | 第36页 |
4.3.2 政策保障机制不完善 | 第36-38页 |
5 社区教育视角下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的对策建议 | 第38-48页 |
5.1 激发学习动机,提高教育培训参与率 | 第38-39页 |
5.1.1 加强终身学习理念教育,提高终身学习的意识 | 第38页 |
5.1.2 指导职业生涯规划,明确学习目标 | 第38页 |
5.1.3 开拓宣传渠道,提高教育培训参与率 | 第38-39页 |
5.2 提供学习资源和学习机会,满足多样化需求 | 第39-45页 |
5.2.1 多方筹措,整合教育资源 | 第39页 |
5.2.2 满足需求,编印教育课程 | 第39-40页 |
5.2.3 创新“学校—社区—企业”三位一体教育培训模式,提高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 | 第40-45页 |
5.2.4 灵活办学,解决工学矛盾 | 第45页 |
5.3 突显政府教育责任,保证各项措施有效到位 | 第45-48页 |
5.3.1 做好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纳入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顶层设计 | 第45-46页 |
5.3.2 建设新型服务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的工作保障机制 | 第46-48页 |
6 结束语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0页 |
附件一:调查问卷 | 第50-54页 |
附件二:访谈 | 第54-56页 |
在学研究成果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