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水产、渔业论文--水产保护学论文--各种鱼的病害、敌害及其防治论文

传染性胰腺坏死病毒VP2-VP3虹鳟肠道乳杆菌表达系统的免疫学评价

CONTENTS第5-8页
摘要第8-10页
Abstract第10-12页
1 前言第13-24页
    1.1 IPN的流行病学第13-14页
    1.2 IPNV的病原学特征及其研究进展第14-16页
        1.2.1 IPNV的分类地位与形态特征第14页
        1.2.2 IPNV的理化特性及培养特性第14-15页
        1.2.3 IPNV的结构蛋白及其主要特性功能第15-16页
    1.3 IPNV疫苗研究现状第16-21页
        1.3.1 鱼用疫苗研究进展第16-19页
        1.3.2 IPNV疫苗研究进展第19-21页
    1.4 乳酸杆菌表达外源抗原的研究第21-22页
        1.4.1 乳酸杆菌在水产养殖中的研究第21-22页
        1.4.2 乳酸杆菌作为活载体的应用第22页
    1.5 研究的目的意义第22-24页
2 材料方法第24-35页
    2.1 材料第24-26页
        2.1.1 菌种、质粒、细胞及病毒第24页
        2.1.2 实验动物第24页
        2.1.3 引物第24页
        2.1.4 主要试剂第24-25页
        2.1.5 主要实验仪器设备第25-26页
    2.2 试验方法第26-35页
        2.2.1 虹鳟鱼肠道乳酸菌分离鉴定第26-29页
        2.2.2 虹鳟鱼源植物乳杆菌生理特性试验第29-30页
        2.2.3 定植实验第30页
        2.2.4 IPNV VP2-VP3基因在重组虹鳟肠道植物乳杆菌中的诱导表达及鉴定第30-33页
        2.2.5 重组菌包被颗粒饵料第33页
        2.2.6 重组菌免疫程序制定及免疫效果评价第33-35页
3 结果第35-52页
    3.1 虹鳟肠道乳酸菌分离结果第35页
    3.2 虹鳟肠道乳酸菌鉴定结果第35-39页
        3.2.1 生化反应鉴定结果第35页
        3.2.2 16s rRNA序列分析结果第35-39页
    3.3 虹鳟鱼源植物乳杆菌生理特性试验第39-44页
        3.3.1 生长曲线测定第39页
        3.3.2 压力耐受性实验第39-41页
        3.3.3 抑菌实验结果第41-42页
        3.3.4 药物敏感性实验结果第42-44页
    3.4 定植试验结果第44-46页
        3.4.1 分离株经荧光探针cFDA-SE标记结果第44-45页
        3.4.2 分离株虹鳟体内定植力结果第45-46页
    3.5 VP2-VP3重组虹鳟植物乳杆菌的鉴定第46-47页
        3.5.1 VP2-VP3重组干酪乳杆菌阳性质粒的鉴定结果第46-47页
        3.5.2 VP2-VP3重组虹鳟植物乳杆菌的鉴定结果第47页
    3.6 VP2-VP3重组虹鳟植物乳杆菌诱导表达鉴定第47-48页
    3.7 重组鱼源植物乳杆菌饵料包被结果第48-50页
        3.7.1 包被方法摸索结果第48-49页
        3.7.2 包被条件优化第49-50页
    3.8 重组虹鳟植物乳杆菌免疫效果评价第50-52页
        3.8.1 血清特异性抗体IgM的测定第50页
        3.8.2 IPNV(sp株)的繁殖第50-51页
        3.8.3 攻毒保护性试验结果第51-52页
4 讨论第52-57页
    4.1 虹鳟肠道乳杆菌的分离鉴定第52页
    4.2 虹鳟鱼源植物乳杆菌生理特性第52-53页
    4.3 体内定植试验第53-54页
    4.4 VP2-VP3重组虹鳟植物乳杆菌的诱导表达第54页
    4.5 颗粒饵料的包被第54-55页
    4.6 重组菌免疫效果评价第55-57页
        4.6.1 血清特异性抗体IgM的测定第55-56页
        4.6.2 攻毒保护性试验第56-57页
5 结论第57-58页
致谢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9页
附录第69-73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拟缘(鱼央)(Liobagrus marginatoides)遗传多样性及其种群结构分析
下一篇:文昌鱼尾部再生过程的形态组织细胞学及BMP2/4基因的表达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