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目录 | 第10-12页 |
第一章 研究综述 | 第12-23页 |
1.1 分子标记 | 第13-21页 |
1.1.1 常用的 DNA 分子标记种类 | 第13-14页 |
1.1.2 微卫星 DNA 分子标记 | 第14-17页 |
1.1.3 线粒体 DNA 分子标记的功能 | 第17-21页 |
1.2. 拟缘鱼央的研究概况和研究意义 | 第21-23页 |
1.2.1 拟缘鱼央的分类地位及其生物学特征 | 第21页 |
1.2.2 拟缘鱼央的研究现状和研究的意义 | 第21-23页 |
第二章 拟缘鱼央线粒体 DNA 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23-46页 |
2.1 材料和方法 | 第23-28页 |
2.1.1 材料 | 第23-24页 |
2.1.2 主要实验仪器 | 第24-25页 |
2.1.3 主要实验试剂以及溶液制配 | 第25页 |
2.1.4 研究方法 | 第25-28页 |
2.2 数据分析 | 第28页 |
2.3 结果 | 第28-43页 |
2.3.1 线粒体基因组 16s RNA 序列片段 | 第28-33页 |
2.3.1.1 核苷酸突变位点与单倍型分布 | 第28-30页 |
2.3.1.2 遗传结构 | 第30-32页 |
2.3.1.3 遗传结构种群扩张 | 第32-33页 |
2.3.2 线粒体 DNA 控制区 | 第33-39页 |
2.3.3 线粒体 cyt b | 第39-43页 |
2.4 讨论 | 第43-46页 |
2.4.1 种群遗传多样性 | 第43-44页 |
2.4.2 群体遗传结构 | 第44-45页 |
2.4.3 物种保护建议 | 第45-46页 |
第三章 拟缘鱼央微卫星标记的开发及其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46-61页 |
3.1 标本采集、实验材料 | 第46页 |
3.2 总 DNA 的提取 | 第46页 |
3.3 微卫星 DNA 文库构建 | 第46-53页 |
3.3.1 总 DNA 酶切 | 第46页 |
3.3.2 连接反应 | 第46-47页 |
3.3.3 PCR 扩增及产物回收 | 第47-48页 |
3.3.4 微卫星片段的富集 | 第48-49页 |
3.3.5 纯化 DNA 片段的克隆 | 第49-50页 |
3.3.6 菌液 PCR 扩增 | 第50-51页 |
3.3.7 序列筛选及微卫星引物设计 | 第51-52页 |
3.3.8 拟缘鱼央群体分析及数据处理 | 第52-53页 |
3.4 结果 | 第53-57页 |
3.4.1 微卫星位点多态性 | 第53-54页 |
3.4.2 群体遗传多样性 | 第54-56页 |
3.4.3 群体遗传结构 | 第56-57页 |
3.5 讨论 | 第57-61页 |
3.5.1 微卫星 DNA 序列的捕获 | 第57-58页 |
3.5.2 群体微卫星遗传分析 | 第58-59页 |
3.5.3 群体间遗传变异与保护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资助项目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