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绪论 | 第9-19页 |
1.1 研究的缘起 | 第9-10页 |
1.2 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1.2.1 了解我国农村地区留守儿童隔代家长亲职教育的现状 | 第10-11页 |
1.2.2 分析我国农村地区留守儿童隔代家长对于亲职教育的需求 | 第11页 |
1.2.3 唤起全社会对农村地区留守儿童亲职教育的关注和支持 | 第11页 |
1.2.4 为在我国农村地区科学的开展隔代家长亲职教育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建议 | 第11页 |
1.3 研究的意义 | 第11-12页 |
1.3.1 有助于唤起人们对留守儿童的亲职教育的重要性的认识 | 第11-12页 |
1.3.2 有助于人们正确认识和掌握亲职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 第12页 |
1.3.3 有利于我国农村地区亲职教育工作的的推行和开展 | 第12页 |
1.3.4 有利于推动我国亲职教育理论的深入研究 | 第12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5 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 第13页 |
1.6 文献综述 | 第13-19页 |
1.6.1 国外关于隔代家长亲职教育的相关研究 | 第13-15页 |
1.6.2 国内关于留守儿童亲职教育的研究综述 | 第15-17页 |
1.6.3 对国内外研究的综合述评 | 第17-19页 |
2.亲职教育及其理论依据 | 第19-26页 |
2.1 亲职教育的概述 | 第19-21页 |
2.2 亲职教育的主要理论依据 | 第21-26页 |
2.2.1 心理分析理论与亲职教育 | 第21-22页 |
2.2.2 行为学习理论与亲职教育 | 第22页 |
2.2.3 家庭系统理论与亲职教育 | 第22-23页 |
2.2.4 生态学系统取向理论与亲职教育 | 第23-24页 |
2.2.5 成人教育学理论与亲职教育 | 第24-26页 |
3.我国农村地区留守儿童亲职教育的现状分析 | 第26-34页 |
3.1 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 | 第26页 |
3.2 被调查者教养方式方法等的现状调查 | 第26-29页 |
3.2.1 教育方式 | 第26-27页 |
3.2.2 沟通方法 | 第27页 |
3.2.3 教养态度 | 第27-28页 |
3.2.4 教养儿童的相关知识技能 | 第28-29页 |
3.3 被调查者对亲职教育需求现状的调查 | 第29-34页 |
3.3.1 面临的教育困难 | 第29-30页 |
3.3.2 对亲职教育的认知现状 | 第30-32页 |
3.3.3 对亲职教育的态度 | 第32页 |
3.3.4 对亲职教育内容的倾向选择 | 第32页 |
3.3.5 对亲职教育途径的倾向选择 | 第32-34页 |
4.留守儿童亲职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34-38页 |
4.1 教养儿童的方式比较传统和单一,缺乏亲职教育的知识技能 | 第34页 |
4.2 教养儿童的态度不明确,缺乏科学的亲职指导 | 第34-35页 |
4.3 亲职教育推进缓慢,代际之间缺乏交流沟通的平台 | 第35页 |
4.4 缺乏获取亲职教育的必要支持服务 | 第35-36页 |
4.5 隔代家长缺乏亲职教育的有效补偿措施 | 第36页 |
4.6 隔代家长的亲职教育缺乏制度保障 | 第36-37页 |
4.7 亲职教育的内容缺乏特色和针对性 | 第37-38页 |
5.在我国农村地区推进留守儿童亲职教育的策略和建议 | 第38-43页 |
5.1 转变观念,提高对亲职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 第38页 |
5.2 政府主动作为,从法律、制度和物质层面保障亲职教育的开展和推行 | 第38-39页 |
5.3 完善亲职教育的支持服务体系 | 第39-40页 |
5.4 推进学校亲职补偿教育,加强家园合作 | 第40页 |
5.5 多渠道推进亲职教育,吸引社团、媒体和志愿者等加入其中 | 第40-41页 |
5.6 从国外的亲职教育研究中吸取优秀成果 | 第41-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6页 |
附录 | 第46-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