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2 本文的贡献与研究不足 | 第13-14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14-28页 |
2.1 独立董事有效性 | 第14-22页 |
2.1.1 监督作用 | 第14-19页 |
2.1.2 独立董事咨询作用——基于独立董事个人特征和行为 | 第19-22页 |
2.2 独立董事有效性的质疑——“懂事”的独立董事“懂事”了吗? | 第22-24页 |
2.2.1 灰色董事 | 第22-23页 |
2.2.2 信息获取途径的匮乏 | 第23页 |
2.2.3 研究内生性 | 第23-24页 |
2.3 独立董事任职分析——任职成本和收益 | 第24-28页 |
第3章 中国独立董事监督作用理论研究 | 第28-36页 |
3.1 中国独立董事监督作用理论逻辑 | 第28-30页 |
3.2 中国独立董事监督作用研究的理论模型 | 第30-36页 |
3.2.1 模型构建——两阶段动态博弈 | 第30-33页 |
3.2.2 模型求解——递推法 | 第33-36页 |
第4章 中国独立董事数据说明 | 第36-46页 |
4.1 数据来源与指标选取 | 第36-40页 |
4.2 模型构建和变量定义 | 第40-41页 |
4.3 数据描述 | 第41-46页 |
第5章 中国独立董事实证分析 | 第46-56页 |
5.1 总体回归分析 | 第46-52页 |
5.1.1 验证外部董事劳动市场和董事的社会关系对独立董事异议的影响分析 | 第46-49页 |
5.1.2 综合影响分析——激励还是制约? | 第49-51页 |
5.1.3 最终控制人性质、竞争与市场化对独董异议的影响 | 第51-52页 |
5.2 独立董事异议的后效影响 | 第52-54页 |
5.3 稳健性检验 | 第54-56页 |
第6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56-60页 |
6.1 结论 | 第56-57页 |
6.2 政策建议 | 第57-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