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绪论 | 第9-17页 |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第9-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相关文献综述 | 第11-15页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1-13页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3-15页 |
1.3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 第15-16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5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4 研究的内容 | 第16-17页 |
第2章 相关理论概述 | 第17-29页 |
2.1 国有企业改革相关概述 | 第17-19页 |
2.1.1 国有企业改革的概念 | 第17页 |
2.1.2 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意义 | 第17-19页 |
2.2 政府职能及政府职能转变的含义 | 第19-20页 |
2.2.1 政府职能的含义 | 第19页 |
2.2.2 政府职能转变的含义 | 第19-20页 |
2.3 国有企业改革与政府职能定位之间的关系 | 第20页 |
2.4 政府市场关系、新公共管理理论 | 第20-22页 |
2.4.1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 第20-21页 |
2.4.2 新公共管理理论 | 第21-22页 |
2.5 西方国家国有企业的发展与改革 | 第22-29页 |
2.5.1 西方国家国有企业的发展及其作用 | 第22-23页 |
2.5.2 资本主义国家所有制经济的发展具有的特点 | 第23-24页 |
2.5.3 西方国家国有企业私有化改革的方式 | 第24页 |
2.5.4 法、芬两国的国有企业情况 | 第24-26页 |
2.5.5 德国国有企业改革情况 | 第26-29页 |
第3章 云南冶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现状及改革的必要性、可行性 | 第29-37页 |
3.1 云南冶金集团基本情况 | 第29-30页 |
3.1.1 云南冶金集团历史沿革 | 第29-30页 |
3.1.2 云南冶金集团业务情况 | 第30页 |
3.2 云南冶金集团改革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 第30-33页 |
3.2.1 云南冶金集团改革的必要性 | 第30-32页 |
3.2.2 云南冶金集团改革的可行性 | 第32-33页 |
3.3 云南冶金集团改革方案 | 第33-37页 |
3.3.1 云南冶金集团改革的总体思路 | 第33-34页 |
3.3.2 云南冶金集团改革的原则 | 第34-35页 |
3.3.3 云南冶金集团的改革方案 | 第35-37页 |
第4章 云南冶金集团改革过程中政府行为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37-42页 |
4.1 云南冶金集团改革过程中的政府行为 | 第37-38页 |
4.1.1 政府的领导行为 | 第37页 |
4.1.2 政府的服务行为 | 第37-38页 |
4.2 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8-40页 |
4.2.1 国有资产定价问题 | 第38-39页 |
4.2.2 国有企业债务负担和潜亏问题 | 第39页 |
4.2.3 员工身份转换问题 | 第39页 |
4.2.4 社会职能剥离问题 | 第39-40页 |
4.3 政府行为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40-42页 |
4.3.1 政府在国有企业改革中的过程控制行为体现不够突出 | 第40页 |
4.3.2 国有企业改革的制度创新不够 | 第40-41页 |
4.3.3 政府提供的社会服务行为不到位 | 第41-42页 |
第5章 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政府职能的定位 | 第42-46页 |
5.1 转变角色,准确定位政府在国有企业改革中的作用 | 第42页 |
5.2 制定符合国情的产业政策 | 第42-43页 |
5.3 推进制度和机制创新保障,创造国有企业改革良好外部环境 | 第43页 |
5.4 努力改善公共设施、有序开展城市管理 | 第43-44页 |
5.5 加强环境保护和减排治污、规范土地征用和用地监管 | 第44-45页 |
5.6 加强安全监管、发展社会事业 | 第45-46页 |
第6章 结论与研究展望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