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7-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课题的提出及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9-11页 |
1.1.1 课题的提出 | 第9-11页 |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页 |
1.2 伊格尔顿意识形态理论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2.1 伊格尔顿意识形态理论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伊格尔顿意识形态理论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3 伊格尔顿意识形态理论国内外研究现状简析 | 第13-14页 |
1.3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4-16页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第2章 伊格尔顿意识形态理论概述 | 第16-28页 |
2.1 伊格尔顿生活历程简述 | 第16-18页 |
2.2 意识形态概念界定 | 第18-23页 |
2.2.1 意识形态概念梳理 | 第18-20页 |
2.2.2 意识形态特征及伊格尔顿意识形态概念的重新界定 | 第20-23页 |
2.3 意识形态辨析:核心维度阐释 | 第23-27页 |
2.3.1 认识论:意识形态是否是“虚假意识” | 第23-25页 |
2.3.2 社会功用:权力的再生产 | 第25-2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3章 伊格尔顿文学意识形态理论 | 第28-37页 |
3.1 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学 | 第28-31页 |
3.1.1 文学的功能具有意识形态特征 | 第28-29页 |
3.1.2 文学是意识形态的表现形式 | 第29-30页 |
3.1.3 文学形式具意识形态属性 | 第30-31页 |
3.2 文学与一般意识形态的差别 | 第31-34页 |
3.2.1 文学作为物质生产 | 第31-32页 |
3.2.2 文学作为精神生产 | 第32-34页 |
3.3 文学的价值 | 第34-36页 |
3.3.1 关于文学价值的错误倾向 | 第34-35页 |
3.3.2 文学价值之要义 | 第35-3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4章 伊格尔顿美学意识形态理论 | 第37-46页 |
4.1 何为美学意识形态 | 第37-39页 |
4.1.1 美学之意识形态属性 | 第37-38页 |
4.1.2 美学意识形态概念辨析 | 第38-39页 |
4.2 美学意识形态与身体之关系 | 第39-44页 |
4.2.1 身体美学的诞生与偏离 | 第39-41页 |
4.2.2 唯物主义美学:身体话语的回归 | 第41-44页 |
4.3 美学意识形态与政治权力之关系 | 第44-45页 |
4.3.1 作为政治媒介的美学 | 第44-45页 |
4.3.2 作为政治解放潜在话语的美学 | 第4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5章 伊格尔顿意识形态理论评价 | 第46-54页 |
5.1 伊格尔顿意识形态理论整体回顾 | 第46-48页 |
5.2 伊格尔顿意识形态理论的重要贡献 | 第48-51页 |
5.3 伊格尔顿意识形态理论的局限性 | 第51-53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结论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