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7-10页 |
1 绪论 | 第10-14页 |
1.1 该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2 长大纵坡沥青路面的主要病害形式与成因分析 | 第14-17页 |
2.1 车辙 | 第14页 |
2.2 水损坏 | 第14-16页 |
2.3 推移 | 第16-17页 |
3 长大纵坡沥青路面的力学分析 | 第17-26页 |
3.1 沥青混合料粘弹性理论 | 第17-18页 |
3.1.1 粘弹性材料的基本性质 | 第17页 |
3.1.2 蠕变与松弛 | 第17-18页 |
3.2 Burgers模型及其本构方程 | 第18-20页 |
3.3 Burgers模型的Prony级数转化 | 第20-21页 |
3.4 时温等效特性 | 第21-22页 |
3.5 上、下坡时的车辆路面力学分析 | 第22-26页 |
4 不同影响因素对长大纵坡沥青路面的影响 | 第26-46页 |
4.1 建立有限元模型 | 第26-31页 |
4.1.1 模型尺寸 | 第26-27页 |
4.1.2 模型材料参数 | 第27-28页 |
4.1.3 单元类型 | 第28-29页 |
4.1.4 边界条件 | 第29-30页 |
4.1.5 轮胎接地模型 | 第30页 |
4.1.6 基本假设 | 第30-31页 |
4.2 坡度、层间接触、水平力、车速和荷载对车辙的影响 | 第31-42页 |
4.2.1 层间接触状态对车辙的影响 | 第31-35页 |
4.2.2 超载对车辙的影响 | 第35-37页 |
4.2.3 车速对车辙的影响 | 第37-38页 |
4.2.4 坡度对车辙的影响 | 第38-40页 |
4.2.5 水平荷载对车辙的影响 | 第40-42页 |
4.3 层间接触、坡度、竖向荷载以及水平力对纵向推移的影响 | 第42-44页 |
4.3.1 层间接触对纵向推移的影响 | 第42-43页 |
4.3.2 竖向荷载对纵向推移的影响 | 第43页 |
4.3.3 水平力对纵向推移的影响 | 第43-44页 |
4.3.4 坡度对纵向推移的影响 | 第4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5 长大纵坡沥青路面水损害 | 第46-95页 |
5.1 计算水膜厚度 | 第46-48页 |
5.1.1 纵坡坡度对水膜厚度影响 | 第47-48页 |
5.1.2 坡长对水膜厚度的影响 | 第48页 |
5.2 计算路表动水压力~[45,46] | 第48-54页 |
5.2.1 水膜厚度较小 | 第49-52页 |
5.2.2 水膜厚度较大 | 第52-54页 |
5.3 路表动水压力对路面内孔隙水压力的影响 | 第54-55页 |
5.4 计算结果分析 | 第55-60页 |
5.5 水对长大纵坡行车安全性的影响 | 第60-61页 |
5.6 移动荷载作用下饱和沥青路面的水力耦合分析~[49,50] | 第61-91页 |
5.6.1 水力耦合模型的建立 | 第61-63页 |
5.6.2 面层、基层和路基模型的动态响应控制方程通解 | 第63-67页 |
5.6.3 边界条件 | 第67页 |
5.6.4 控制方程的通解形式 | 第67-68页 |
5.6.5 沿面层深度方向上的动力响应分析 | 第68-80页 |
5.6.6 沿面层水平方向上的动力响应分析 | 第80-91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91-95页 |
6 结论 | 第95-98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95-96页 |
6.2 论文创新点 | 第96-97页 |
6.3 进一步研究建议 | 第97-98页 |
致谢 | 第98-99页 |
参考文献 | 第99-102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1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