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目录 | 第8-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5页 |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0-11页 |
1.2 研究综述 | 第11-14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5-20页 |
2.1 试验地点 | 第15页 |
2.2 试验设计 | 第15-16页 |
2.3 试验研究方法 | 第16-19页 |
2.4 数据处理与统计方法 | 第19-20页 |
第三章 不同处理水稻产量以及稻谷经济效益的变化 | 第20-27页 |
3.1 前言 | 第20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20-25页 |
3.2.1 各处理水稻稻谷产量 | 第20-23页 |
3.2.2 不同处理经济效益 | 第23-25页 |
3.3 小结与讨论 | 第25-27页 |
第四章 不同处理水稻土壤活性有机质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变化 | 第27-33页 |
4.1 前言 | 第27页 |
4.2 材料与方法 | 第27页 |
4.3 结果与分析 | 第27-32页 |
4.3.1 连续6年试验后不同处理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 | 第27-28页 |
4.3.2 不同处理对土壤活性有机碳各组分含量及CMI的影响 | 第28-31页 |
4.3.3 不同处理土壤活性有机碳与总有机碳及水稻产量的相关性 | 第31-32页 |
4.4 小结 | 第32页 |
4.5 讨论 | 第32-33页 |
第五章 不同处理土壤有机无机复合状况与腐殖质结合形态及腐殖质组成 | 第33-45页 |
5.1 引言 | 第33页 |
5.2 材料与方法 | 第33页 |
5.3 结果与分析 | 第33-43页 |
5.3.1 不同处理对土壤有机无机复合状况的影响 | 第33-37页 |
5.3.2 土壤腐殖质结合形态变化 | 第37-40页 |
5.3.3 不同处理土壤有机碳及轻组、重组有机碳与原土复合以及土壤腐殖质结合形态相关性 | 第40-41页 |
5.3.4 土壤腐殖质组成的变化 | 第41-42页 |
5.3.5 土壤胡敏酸与富里酸含量变化 | 第42-43页 |
5.4 小结与讨论 | 第43-45页 |
第六章 主要研究结论与研究展望 | 第45-48页 |
6.1 主要研究结论 | 第45-46页 |
6.2 主要创新点 | 第46-47页 |
6.3 研究展望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4页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第54-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