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名实体语义消歧方法的研究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7-11页 |
插图索引 | 第11-12页 |
表格索引 | 第12-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1.2 研究目的 | 第14-15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4 研究成果 | 第16-17页 |
1.5 论文结构 | 第17-19页 |
第二章 相关研究 | 第19-25页 |
2.1 命名实体消歧 | 第19-20页 |
2.1.1 命名实体消歧的定义 | 第19-20页 |
2.1.2 命名实体消歧的分类 | 第20页 |
2.2 命名实体消歧的方法 | 第20-23页 |
2.2.1 基于表层特征的“词袋”模型 | 第20-22页 |
2.2.2 基于社会化网络的消歧模型 | 第22-23页 |
2.2.3 传统消歧模型的优缺点 | 第23页 |
2.3 基于汉语的命名实体消歧方法 | 第23-2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三章 基础工作 | 第25-39页 |
3.1 维基百科介绍 | 第25-27页 |
3.1.1 简介 | 第25-27页 |
3.1.2 维基百科的特点 | 第27页 |
3.2 维基百科的条目结构 | 第27-32页 |
3.2.1 条目页面 | 第27-28页 |
3.2.2 消歧页面 | 第28-29页 |
3.2.3 重定向页面 | 第29-30页 |
3.2.4 条目超链接 | 第30-31页 |
3.2.5 类别页面 | 第31-32页 |
3.3 基于维基百科的命名实体消歧研究现状 | 第32-33页 |
3.4 维基百科数据库 | 第33-37页 |
3.4.1 数据库获取与构建 | 第33-34页 |
3.4.2 维基百科数据库页面 | 第34页 |
3.4.3 增加消歧页面表格 | 第34-36页 |
3.4.4 简繁转换问题 | 第36页 |
3.4.5 具有歧义的命名实体的识别及获取 | 第36-37页 |
3.5 系统平台及其他工具 | 第37页 |
3.5.1 数据库平台 | 第37页 |
3.5.2 分词工具 | 第37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第四章 消歧算法与特征选择 | 第39-53页 |
4.1 算法架构 | 第39-40页 |
4.2 文本特征 | 第40-42页 |
4.2.1 预处理 | 第40页 |
4.2.2 向量空间模型 | 第40-41页 |
4.2.3 TF-IDF | 第41页 |
4.2.4 文本相似度 | 第41-42页 |
4.3 实体特征 | 第42-45页 |
4.3.1 实体关联度 | 第43-44页 |
4.3.2 类别关联度 | 第44-45页 |
4.4 维基特征 | 第45-46页 |
4.4.1 页面条目链接信息 | 第45页 |
4.4.2 消歧页面信息 | 第45页 |
4.4.3 重定向页面 | 第45-46页 |
4.5 特征融合 | 第46页 |
4.6 逻辑回归模型 | 第46-50页 |
4.6.1 逻辑回归模型概述 | 第46-47页 |
4.6.2 似然函数 | 第47-48页 |
4.6.3 逻辑回归系数 | 第48-50页 |
4.7 使用英文维基语料扩充中文维基特征 | 第50-52页 |
4.8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五章 实验方法与结果分析 | 第53-61页 |
5.1 实验预处理及参数调节 | 第53-54页 |
5.1.1 实验环境 | 第53页 |
5.1.2 维基数据集 | 第53页 |
5.1.3 参数调节 | 第53-54页 |
5.1.4 基于英文维基扩充的消歧方法 | 第54页 |
5.2 测试数据 | 第54-56页 |
5.2.1 评测会议 | 第54-55页 |
5.2.2 网络新闻 | 第55-56页 |
5.3 评测方法 | 第56页 |
5.4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56-59页 |
5.4.1 评测会议实验结果 | 第56-57页 |
5.4.2 网络新闻实验结果 | 第57-59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1-63页 |
6.1 本文总结 | 第61页 |
6.2 实验结果展望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9页 |
致谢 | 第69-7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1-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