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硏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问题的提出 | 第11-12页 |
1.3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3.1 理论意义 | 第12-13页 |
1.3.2 实践意义 | 第13页 |
1.4 研究方法与结构框架 | 第13-16页 |
1.4.1 研究方法和实验仪器 | 第13-15页 |
1.4.2 本文框架结构 | 第15-16页 |
1.5 主要创新点 | 第16-18页 |
第2章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8-27页 |
2.1 隐喻及其广告效果的研究现状 | 第18-20页 |
2.1.1 隐喻的界定及分类 | 第18-19页 |
2.1.2 隐喻广告对消费者注意的相关研究 | 第19页 |
2.1.3 隐喻对消费者说服效果的相关研究 | 第19-20页 |
2.2 卷入度及其对消费者行为影响的相关研究 | 第20-24页 |
2.2.1 卷入度概念及分类 | 第20-21页 |
2.2.2 产品卷入度及其对消费者行为影响的相关研究 | 第21-23页 |
2.2.3 个人卷入度及其对消费者行为影响的相关研究 | 第23-24页 |
2.3 隐喻广告、卷入度与精细加工模型 | 第24-25页 |
2.4 研究现状的总体述评 | 第25-27页 |
第3章 隐喻广告和产品卷入度对消费者注意和再认效果的影响研究 | 第27-37页 |
3.1 研究目的 | 第27页 |
3.2 研究假设 | 第27-29页 |
3.3 研究设计 | 第29-32页 |
3.3.1 实验被试 | 第29页 |
3.3.2 实验材料 | 第29-31页 |
3.3.3 实验步骤 | 第31-32页 |
3.4 数据处理及分析 | 第32-35页 |
3.4.1 注视时长 | 第32-33页 |
3.4.2 注视次数 | 第33-34页 |
3.4.3 首次注视时长 | 第34页 |
3.4.4 广告再认 | 第34-35页 |
3.5 讨论 | 第35-37页 |
第4章 隐喻广告和个人卷入度对消费者注意和说服效果的影响研究 | 第37-47页 |
4.1 研究目的 | 第37页 |
4.2 研究假设 | 第37-40页 |
4.3 研究设计 | 第40-41页 |
4.3.1 实验被试 | 第40页 |
4.3.2 实验材料 | 第40页 |
4.3.3 实验步骤 | 第40-41页 |
4.4 数据处理及分析 | 第41-45页 |
4.4.1 注视时长 | 第41-42页 |
4.4.2 注视次数 | 第42-43页 |
4.4.3 首次注视时长 | 第43-44页 |
4.4.4 广告态度 | 第44-45页 |
4.4.5 品牌态度 | 第45页 |
4.5 讨论 | 第45-47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47-51页 |
研究结论 | 第47-48页 |
理论贡献 | 第48-49页 |
实践意义 | 第49-50页 |
研究不足及研究展望 | 第50-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61页 |
附录一 | 第61-65页 |
附录二 | 第65-67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