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生成性课堂的教学策略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9-10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9-10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0-14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1.5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6 理论基础 | 第15-17页 |
1.生成性学习理论 | 第15页 |
2.生成教学理论 | 第15-16页 |
3.生成性教育资源 | 第16-17页 |
第2章 生成性课堂的概念界定及特征 | 第17-22页 |
2.1 生成性课堂的概念 | 第17-18页 |
2.2 生成性课堂的特征 | 第18-22页 |
2.2.1 参与性 | 第18页 |
2.2.2 互动性 | 第18-19页 |
2.2.3 创造性 | 第19-20页 |
2.2.4 自主性 | 第20页 |
2.2.5 发展性 | 第20-22页 |
第3章 高中数学生成性课堂的调查研究 | 第22-28页 |
3.1 调查研究 | 第22-24页 |
3.1.1 调查目的 | 第22页 |
3.1.2 调查方法 | 第22页 |
3.1.3 调查对象 | 第22-23页 |
3.1.4 调查实施 | 第23-24页 |
3.2 结果分析 | 第24-28页 |
第4章 高中数学实施生成性课堂的必要性 | 第28-32页 |
4.1 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 第28-29页 |
4.2 培养学生的“四个能力” | 第29-30页 |
4.3 改善课堂气氛,增强师生互动 | 第30-31页 |
4.4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 第31页 |
4.5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 第31-32页 |
第5章 高中数学生成性课堂的实施策略 | 第32-47页 |
5.1 行为策略 | 第32-38页 |
5.1.1 课前预设,构建生成 | 第32-33页 |
5.1.2 因势利导,教学相长 | 第33-35页 |
5.1.3 突破预案,启发思辨 | 第35-36页 |
5.1.4 课后反思,提高认知 | 第36-38页 |
5.2 构建策略 | 第38-47页 |
5.2.1 以学生为主体,灵活调整教学 | 第38-40页 |
5.2.2 开展游戏教学,加强师生互动 | 第40-41页 |
5.2.3 营造探究氛围,培养独立思考 | 第41-44页 |
5.2.4 引导自主学习,促进教学开展 | 第44-46页 |
5.2.5 创设问题情境,辅助学生学习 | 第46-47页 |
第6章 结语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附录一 | 第52-56页 |
附录二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