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细胞遗传学论文--植物基因工程论文

二穗短柄草T-DNA插入生长素相关突变体筛选以及BdWAR1在生长素与ABA互作中的作用

中文摘要第8-9页
Abstract第9-10页
1 前言第11-22页
    1.1 二穗短柄草介绍第11-13页
    1.2 T-DNA插入突变体介绍第13-14页
    1.3 TAIL-PCR原理第14-15页
    1.4 生长素作用途径第15-18页
    1.5 脱落酸作用途径第18-20页
    1.6 酵母双杂交第20页
    1.7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20-22页
2 材料与方法第22-42页
    2.1 实验材料第22-32页
        2.1.1 植物材料第22页
        2.1.2 菌株与质粒第22页
        2.1.3 酶及生化试剂第22-23页
        2.1.4 PCR引物第23-25页
        2.1.5 各种缓冲液及培养基配方第25-32页
            2.1.5.1 菌株培养所用LB固体培养基第25页
            2.1.5.2 植物培养所用培养基及营养液等配方第25-30页
            2.1.5.3 侵染液配方第30页
            2.1.5.4 激素配方第30页
            2.1.5.5 酵母双杂交Y_2H培养基及试剂第30-32页
    2.2 实验方法第32-42页
        2.2.1 植物栽培方法第32页
            2.2.1.1 拟南芥的栽培第32页
            2.2.1.2 二穗短柄草的栽培第32页
        2.2.2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和转化第32-34页
            2.2.2.1 大肠杆菌DH5α感受态细胞的制备第32-33页
            2.2.2.2 热激法进行大肠杆菌的转化第33页
            2.2.2.3 根癌农杆菌GV3101的制备第33页
            2.2.2.4 低温冷冻法转化农杆菌第33-34页
        2.2.3 表达载体构建方法第34-36页
            2.2.3.1 目的片段的PCR扩增第34页
            2.2.3.2 DNA产物的回收第34页
            2.2.3.3 目的片段与表达载体质粒的酶切回收第34-35页
            2.2.3.4 目的片段与表达载体的连接第35页
            2.2.3.5 菌落PCR鉴定大肠杆菌转化结果第35页
            2.2.3.6 质粒DNA的提取第35页
            2.2.3.7 质粒DNA的酶切验证及测序第35-36页
        2.2.4 拟南芥的转化及阳性植株的筛选第36-37页
            2.2.4.1 拟南芥的转化第36页
            2.2.4.2 转基因拟南芥阳性植株的筛选第36-37页
        2.2.5 二穗短柄草的转化及阳性植株的筛选第37-39页
            2.2.5.1 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第37页
            2.2.5.2 二穗短柄草的侵染第37-38页
            2.2.5.3 二穗短柄草的共培养第38页
            2.2.5.4 二穗短柄草的筛选第38页
            2.2.5.5 二穗短柄草分化第38页
            2.2.5.6 二穗短柄草生根第38页
            2.2.5.7 二穗短柄草移栽第38-39页
        2.2.6 植物总DNA的提取第39页
        2.2.7 植物总RNA的提取、反转录及定量分析第39-40页
            2.2.7.1 植物总RNA的提取第39页
            2.2.7.2 植物总RNA的反转录第39-40页
        2.2.8 二穗短柄草与拟南芥、玉米、水稻、小麦同源基因比对第40页
        2.2.9 Y_2H酵母双杂交第40-42页
            2.2.9.1 Y_2H酵母感受态的制备第40-41页
            2.2.9.2 质粒共转Y_2H酵母感受态及结果观察第41-42页
3 结果与分析第42-66页
    3.1 筛选所需激素浓度探究第42-43页
    3.2 突变体筛选、定位和表型分析第43-49页
        3.2.1 4号突变体表型分析第43页
        3.2.2 7号突变体表型分析第43-44页
        3.2.3 11号突变体表型分析第44-45页
        3.2.4 12号突变体表型分析第45页
        3.2.5 18号突变体表型分析第45-46页
        3.2.6 23号突变体定位及表型分析第46页
        3.2.7 31号突变体定位及表型分析第46-47页
        3.2.8 35号突变体定位及表型分析第47-49页
    3.3 bdwar1表型分析第49-56页
        3.3.1 主根长势和对NAA响应情况第49-50页
        3.3.2 bdwar1对ABA响应情况第50页
        3.3.3 BdWAR1对胁迫的响应及bdwar1种子表型第50-52页
        3.3.4 成苗表型观察第52-54页
        3.3.5 小穗表型观察第54-55页
        3.3.6 根尖与根毛表型分析第55-56页
    3.4 T-DNA插入位置分析第56-58页
    3.5 BdWAR1基因同源性分析第58-61页
    3.6 表达模式分析第61页
    3.7 qRT-PCR结果分析第61-64页
    3.8 酵母双杂交第64-66页
4 讨论第66-68页
5 结论第68-69页
参考文献第69-74页
致谢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拟南芥长链非编码RNA调控高温胁迫响应的机理研究
下一篇:环境水中植物病毒的检测及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