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信息与传播理论论文--传播理论论文

中国一流大学国际传播力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致谢第5-6页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1 绪论第12-16页
    1.1 研究背景第12-14页
    1.2 研究意义与创新点第14-15页
    1.3 研究思路第15-16页
2 文献综述第16-34页
    2.1 一流大学第16页
    2.2 国际传播第16-21页
        2.2.1 国际传播的内涵第16-18页
        2.2.2 国际传播效果第18-21页
    2.3 传播力第21-26页
        2.3.1 传播力的内涵及构成第22-24页
        2.3.2 传播力的类别第24-25页
        2.3.3 大学传播力第25-26页
    2.4 大学国际传播力第26-29页
        2.4.1 评估维度第26-28页
        2.4.2 具体指标与操作性第28-29页
    2.5 大学综合排行榜指标与大学国际传播力第29-34页
3 研究问题与研究框架第34-36页
4 研究方法第36-44页
    4.1 大学国际传播力评估指标第37-42页
        4.1.1 指标权重第37-39页
        4.1.2 算法第39页
        4.1.3 数据采集第39-42页
    4.2 大学国际传播力的影响因素测量第42-44页
        4.2.1 高校影响因素测量第42页
        4.2.2 数据来源第42-44页
5 一流大学国际传播力分析第44-59页
    5.1 综合传播力分析第44-46页
    5.2 不同维度传播力分析第46-59页
        5.2.1 媒体报道国际传播力第46-49页
        5.2.2 社交媒体国际传播力第49-52页
        5.2.3 高校官网国际传播力第52-55页
        5.2.4 搜索引擎国际传播力第55-59页
6 一流大学国际传播力影响因素分析第59-65页
    6.1 综合传播力影响因素第59-60页
    6.2 不同维度传播力影响因素第60-65页
        6.2.1 媒体报道国际传播力影响因素第62-63页
        6.2.2 社交媒体国际传播力影响因素第63页
        6.2.3 官方网站国际传播力影响因素第63页
        6.2.4 搜索引擎国际传播力影响因素第63-65页
7 结论与展望第65-72页
    7.1 主要结论及研究发现第65-68页
    7.2 双一流大学提升国际传播力的策略第68-71页
    7.3 不足与展望第71-72页
参考文献第72-76页
附录第76-106页
    附录一 德尔菲法第一轮专家问卷调查第76-83页
    附录二 第一轮专家权重意见汇总表第83-87页
    附录三 专家权重意见均值及拟采用值汇总表第87-89页
    附录四 42所高校五国语言名称第89-93页
    附录五 42所高校媒体报道采集数据第93-95页
    附录六 42所高校社交媒体采集数据第95-97页
    附录七 42所高校官方网站海外访问浏览量第97-99页
    附录八 42所高校搜索引擎热度得分第99-101页
    附录九 42所高校基础数据第101-104页
    附录十 42所高海外传播力得分汇总第104-106页
作者简历第106页

论文共10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2018年杭州国际日传播策划案
下一篇:宁波学生服管理中的组织传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