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9-20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1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第11-18页 |
一、议程设置理论 | 第11-14页 |
二、媒介间议程设置理论 | 第14-16页 |
三、议程融合理论 | 第16-18页 |
第三节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 第18-20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18页 |
二、创新点 | 第18-20页 |
第一章 突发公共事件与议程互动概述 | 第20-31页 |
第一节 突发公共事件相关概述 | 第20-22页 |
一、突发公共事件的概念 | 第20页 |
二、突发公共事件的特点 | 第20-21页 |
三、突发公共事件的传播特征 | 第21-22页 |
第二节 传统媒体与社交媒体在突发公共事件传播中的特点 | 第22-25页 |
一、我国社交媒体的现状 | 第22-23页 |
二、传统媒体在突发公共事件中传播的特点 | 第23-24页 |
三、社交媒体在突发公共事件中传播的特点 | 第24-25页 |
第三节 传统媒体与社交媒体议程互动的必要性 | 第25-30页 |
一、不同媒介传播特性需取长补短 | 第25-28页 |
二、受众获取信息渠道的改变 | 第28页 |
三、受众需求的多元化 | 第28-30页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二章 传统媒体与社交媒体议程互动机制研究 | 第31-48页 |
第一节 传统媒体与社交媒体议程互动模式 | 第31-36页 |
一、社交媒体处于边缘地带 | 第31-32页 |
二、社交媒体向传统媒体设置议程 | 第32-34页 |
三、社交媒体与传统媒体议程全面互动 | 第34-36页 |
第二节 传统媒体与社交媒体议程互动机制 | 第36-46页 |
一、媒体议程互动的参与方 | 第36-38页 |
二、传统媒体与社交媒体议程互动形式 | 第38-42页 |
三、传统媒体与社交媒体议程互动路径 | 第42-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第三章 传统媒体与社交媒体议程互动的效果 | 第48-58页 |
第一节 议程融合 | 第48-54页 |
一、议程融合模型 | 第48-50页 |
二、议程融合的原因 | 第50-51页 |
三、议程融合的典型案例—汶川大地震全国哀悼日 | 第51-54页 |
第二节 议程断裂 | 第54-57页 |
一、议程断裂的概念 | 第54页 |
二、议程断裂的原因 | 第54-55页 |
三、典型案例—长沙巡防员打人事件 | 第55-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四章 突发公共事件中传统媒体与社交媒体的议程互动策略 | 第58-69页 |
第一节 共享议题,取长补短 | 第58-61页 |
一、社交媒体发现议题引发关注 | 第58-59页 |
二、传统媒体及时跟进扩大影响 | 第59-60页 |
三、强化传统媒体“把关人”角色 | 第60-61页 |
第二节 互设议程,实时监督 | 第61-64页 |
一、对政府行为的监督 | 第61-62页 |
二、对传统媒体进行监督 | 第62页 |
三、注重“首因效应”,强化信息沟通 | 第62-64页 |
第三节 引导舆论,化解危机 | 第64-67页 |
一、传统媒体善用网络社交平台 | 第64-65页 |
二、增强社交媒体可信度 | 第65-67页 |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结论 | 第69-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