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3页 |
1.1 引言 | 第13-14页 |
1.2 热冲压成形工艺介绍 | 第14-18页 |
1.2.1 热冲压技术简介 | 第14-16页 |
1.2.2 热冲压关键技术及设备 | 第16-18页 |
1.2.3 热冲压成形的优点 | 第18页 |
1.3 热冲压国内外研究及应用状况 | 第18-19页 |
1.4 热冲压数值模拟研究 | 第19-20页 |
1.4.1 热冲压过程的数值模拟 | 第19-20页 |
1.4.2 热冲压冷却淬火的数值模拟 | 第20页 |
1.5 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 第20-21页 |
1.6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1-23页 |
第2章 热冲压工艺及仿真基本理论 | 第23-39页 |
2.1 板料成形机理 | 第23-25页 |
2.1.1 引言 | 第23页 |
2.1.2 板料成形屈服准则 | 第23-24页 |
2.1.3 材料应力应变关系 | 第24-25页 |
2.1.4 材料的应变强化 | 第25页 |
2.2 热冲压成形数值模拟理论基础 | 第25-28页 |
2.2.1 引言 | 第25-26页 |
2.2.2 板料成形过程中有限元算法 | 第26-27页 |
2.2.3 板料成形数值模拟中的接触处理 | 第27-28页 |
2.2.4 PAMSTAMP2G 软件介绍 | 第28页 |
2.3 流体仿真基本原理 | 第28-37页 |
2.3.1 流体力学的基本方程及其初始条件与边界条件 | 第28-32页 |
2.3.2 FLUENT 数值模拟基本原理 | 第32-3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第3章 模具基本结构与组成 | 第39-45页 |
3.1 引言 | 第39页 |
3.2 模具设计要求 | 第39-40页 |
3.3 模具材料选择 | 第40-41页 |
3.4 防撞梁模具结构设计 | 第41-43页 |
3.4.1 模具整体组成 | 第41-42页 |
3.4.2 模块排布 | 第42-43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第4章 防撞梁热冲压成形数值模拟研究 | 第45-59页 |
4.1 引言 | 第45-46页 |
4.2 热冲压数值模拟模型的建立 | 第46-50页 |
4.2.1 材料的热力学模型 | 第46-48页 |
4.2.2 板料的相变条件 | 第48页 |
4.2.3 防撞梁有限元模型 | 第48-49页 |
4.2.4 具体参数设置 | 第49-50页 |
4.3 热冲压模拟结果分析 | 第50-58页 |
4.3.1 热冲压成形及淬火分析 | 第50-54页 |
4.3.2 凹凸模圆角半径的影响 | 第54-56页 |
4.3.3 模具间隙的影响 | 第56-5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5章 模具冷却系统设计 | 第59-83页 |
5.1 引言 | 第59-60页 |
5.2 冷却过程中的水流及传热原理 | 第60-64页 |
5.2.1 水在管内流动的相关理论 | 第60-61页 |
5.2.2 热冲压过程中的热量传递 | 第61-64页 |
5.3 水流速率与水温对冷却效果的影响 | 第64-67页 |
5.3.1 建立模型 | 第64-65页 |
5.3.2 水流速率对冷却效果的影响 | 第65-66页 |
5.3.3 水温对冷却效果的影响 | 第66-67页 |
5.4 热冲压模具冷却管道参数对模具冷却效果的影响 | 第67-70页 |
5.4.1 管道半径 R 对模具冷却效果的影响 | 第67-68页 |
5.4.2 管道侧壁间距 L 对模具冷却效果的影响 | 第68-69页 |
5.4.3 管道边缘到模面垂直距离 H 对模具冷却效果的影响 | 第69-70页 |
5.5 防撞梁热冲压模具冷却系统的设计 | 第70-80页 |
5.5.1 建立模型 | 第70页 |
5.5.2 冷却系统 R、L、H 参数的选择 | 第70-71页 |
5.5.3 入水口水流速率对成形件淬火的影响 | 第71-73页 |
5.5.4 保压时间的对成形件淬火的影响 | 第73-75页 |
5.5.5 管道排布方案的冷却效果分析 | 第75-77页 |
5.5.6 冷却系统方案的优化 | 第77-78页 |
5.5.7 优化后的冷却系统测试 | 第78-80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80-83页 |
第6章 结论 | 第83-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91页 |
致谢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