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9-17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2 深潜器外压球壳安全评价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2 外压球壳故障树分析 | 第17-26页 |
2.1 外压球壳的加工制造工艺 | 第17-20页 |
2.2 外压球壳故障树的建立 | 第20-24页 |
2.3 外压球壳故障树的分析 | 第24-25页 |
2.3.1 外压球壳故障树的定性分析 | 第24页 |
2.3.2 外压球壳故障树的结构重要度分析 | 第24-2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3 外压球壳安全影响因素分析 | 第26-32页 |
3.1 材料对外压球壳安全影响分析 | 第26-27页 |
3.2 蠕变对外压球壳安全影响分析 | 第27-28页 |
3.3 残余应力对外压球壳安全影响分析 | 第28-29页 |
3.4 应变强化对外压球壳安全影响分析 | 第29-3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0-32页 |
4 不圆度对外压球壳安全影响分析 | 第32-42页 |
4.1 初始不圆度的球壳模型 | 第32-33页 |
4.2 较小不圆度球壳的模拟分析 | 第33-38页 |
4.2.1 有限元法简介 | 第33-34页 |
4.2.2 有限元分析步骤 | 第34-35页 |
4.2.3 模拟分析 | 第35-38页 |
4.3 较大不圆度球壳的模拟分析 | 第38-4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5 开孔对外压球壳安全影响分析 | 第42-58页 |
5.1 开孔孔径变化对外压球壳变形和应力的影响 | 第43-46页 |
5.2 围壁厚度变化对外压球壳变形和应力的影响 | 第46-49页 |
5.3 外围圆角半径变化对外压球壳变形和应力的影响 | 第49-51页 |
5.4 围壁高度变化对外压球壳变形和应力的影响 | 第51-54页 |
5.5 开孔位置变化对外压球壳变形和应力的影响 | 第54-57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6 外压球壳稳定性分析 | 第58-80页 |
6.1 稳定性分析的有限元理论 | 第58-60页 |
6.1.1 线性屈曲分析 | 第58页 |
6.1.2 非线性屈曲分析 | 第58-59页 |
6.1.3 非线性的来源 | 第59-60页 |
6.2 稳定性的经典理论和经验公式 | 第60-63页 |
6.2.1 经典理论 | 第60页 |
6.2.2 美国海军泰勒水池公式 | 第60-62页 |
6.2.3 俄罗斯公式 | 第62-63页 |
6.2.4 其他经验公式 | 第63页 |
6.3 不圆度对无开孔球壳临界载荷的影响 | 第63-71页 |
6.3.1 有限元计算方法 | 第64页 |
6.3.2 模型的几何物理参数 | 第64-65页 |
6.3.3 不圆度的处理方式 | 第65-66页 |
6.3.4 不圆度对球壳临界承载能力的影响 | 第66-71页 |
6.4 开孔球壳稳定性的研究 | 第71-79页 |
6.4.1 开一孔球壳的稳定性研究 | 第71-74页 |
6.4.2 开两孔球壳的稳定性研究 | 第74-79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7 外压球壳模糊安全评价分析 | 第80-90页 |
7.1 模糊综合评价法简介 | 第80-84页 |
7.1.1 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方法和原理 | 第80-81页 |
7.1.2 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模型和步骤 | 第81-84页 |
7.2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 第84-87页 |
7.2.1 建立因素集 | 第84页 |
7.2.2 建立评价集 | 第84页 |
7.2.3 建立权重集 | 第84-86页 |
7.2.4 确定评判隶属矩阵 | 第86页 |
7.2.5 计算综合评价结果 | 第86-87页 |
7.3 外压球壳综合安全评价分析 | 第87-89页 |
7.4 本章小节 | 第89-90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90-93页 |
总结 | 第90-92页 |
展望 | 第92-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97页 |
致谢 | 第97-9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98-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