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流牵引供电系统供电技术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5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5页 |
第2章 城轨交流牵引供电系统接触网电压等级确定 | 第15-39页 |
2.1 城轨交流牵引供电系统结构 | 第15-19页 |
2.1.1 主变电所 | 第16-17页 |
2.1.2 电缆牵引网 | 第17-19页 |
2.2 城轨交流牵引供电系统设计条件 | 第19-20页 |
2.3 接触网电压等级的主要考虑因素 | 第20页 |
2.4 接触网电压等级论证 | 第20-37页 |
2.4.1 接触网的组成 | 第21-23页 |
2.4.2 钢轨电位 | 第23-26页 |
2.4.3 牵引供电系统电压损失计算方法适用性 | 第26-30页 |
2.4.4 高峰工况牵引网电压水平 | 第30-37页 |
2.5 接触网电压等级对比和确定 | 第37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第3章 城轨交流牵引供电系统模型与参数 | 第39-53页 |
3.1 35kV铠装电缆参数矩阵与模型 | 第39-42页 |
3.1.1 35kV铠装电缆阻抗矩阵 | 第39-40页 |
3.1.2 35kV铠装电缆导纳矩阵 | 第40-42页 |
3.1.3 35kV铠装电缆模型 | 第42页 |
3.2 牵引网参数矩阵与模型 | 第42-45页 |
3.2.1 牵引网参数矩阵 | 第42-45页 |
3.2.2 牵引网模型 | 第45页 |
3.3 城轨交流牵引供电系统仿真模型 | 第45-52页 |
3.3.1 外部电源仿真模型 | 第45-46页 |
3.3.2 主变电所仿真模型 | 第46-47页 |
3.3.3 牵引变电所仿真模型 | 第47-48页 |
3.3.4 35kV铠装电缆输入参数及仿真模型 | 第48-49页 |
3.3.5 牵引网输入参数及仿真模型 | 第49-51页 |
3.3.6 负荷仿真模型 | 第51-5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4章 城轨交流牵引供电系统仿真分析 | 第53-71页 |
4.1 牵引负荷电流分配规律 | 第53-54页 |
4.2 城轨交流牵引供电系统钢轨电位 | 第54-63页 |
4.2.1 钢轨泄漏电导对钢轨电位的影响 | 第55-56页 |
4.2.2 上下行钢轨横连对钢轨电位的影响 | 第56-58页 |
4.2.3 钢轨并联回流线对钢轨电位的影响 | 第58-60页 |
4.2.4 特设集中接地极对钢轨电位的影响 | 第60-61页 |
4.2.5 贯通地线对钢轨电位的影响 | 第61-62页 |
4.2.6 钢轨电位限制方案 | 第62-63页 |
4.3 35kV铠装电缆电容效应灵敏度分析 | 第63-66页 |
4.3.1 电缆长度灵敏度分析 | 第64-65页 |
4.3.2 电缆间距灵敏度分析 | 第65页 |
4.3.3 主变压器漏抗灵敏度分析 | 第65-66页 |
4.4 牵引网单臂最长供电距离 | 第66-70页 |
4.4.1 刚性接触网牵引网单臂最长供电距离 | 第66-69页 |
4.4.2 柔性接触网牵引网单臂最长供电距离 | 第69-70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第5章 某市城轨二号线交流供电方案设计及造价分析 | 第71-85页 |
5.1 某市城轨二号线概况 | 第71-73页 |
5.1.1 线路概况 | 第71页 |
5.1.2 原供电系统概况 | 第71-72页 |
5.1.3 原供电系统造价 | 第72-73页 |
5.2 某市城轨二号线交流供电方案 | 第73-83页 |
5.2.1 单主变电所供电方案 | 第73-77页 |
5.2.2 单主变电所供电方案供电系统造价分析 | 第77-81页 |
5.2.3 两主变电所供电方案 | 第81页 |
5.2.4 两主变电所供电方案供电系统造价分析 | 第81-83页 |
5.3 某市城轨二号线交流供电方案对比和选择 | 第83-84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4-85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85-87页 |
致谢 | 第87-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