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2 汽车操稳性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5页 |
1.2.1 汽车操纵稳定性的发展状况 | 第9-10页 |
1.2.2 汽车操纵稳定性的试验方法 | 第10-12页 |
1.2.3 汽车操纵稳定性的评价方法 | 第12-15页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5-16页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第二章 基于奇异值分解的操稳性试验数据降噪方法的研究 | 第18-28页 |
2.1 试验数据降噪方法的对比分析 | 第18-19页 |
2.2 基于奇异值分解技术的操稳性试验数据降噪算法研究 | 第19-22页 |
2.2.1 基于奇异值分解技术的汽车操稳性试验数据特征提取 | 第19-22页 |
2.2.2 基于奇异值分解法的操稳性试验数据信号子轨道矩阵重构 | 第22页 |
2.3 奇异值分解法降噪效果评估 | 第22-2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6-28页 |
第三章 基于试验数据的汽车操稳性客观评价技术研究 | 第28-43页 |
3.1 汽车操纵稳定性客观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 第28-30页 |
3.2 汽车稳态转向性能的评价指标体系算法研究 | 第30-32页 |
3.2.1 基于稳态回转试验数据的汽车稳态性能指标体系架构 | 第31-32页 |
3.2.2 稳态回转试验数据的算法设计 | 第32页 |
3.3 汽车转向回正性能的评价指标体系算法研究 | 第32-34页 |
3.3.1 基于转向回正试验数据的汽车转向回正性能指标体系架构 | 第33页 |
3.3.2 转向回正试验数据算法设计 | 第33-34页 |
3.4 汽车转向轻便性能的评价指标体系算法研究 | 第34-36页 |
3.4.1 基于转向轻便性试验的汽车转向轻便性评价指标体系构架 | 第34-35页 |
3.4.2 转向轻便性试验数据的算法设计 | 第35-36页 |
3.5 汽车瞬态响应性能的评价指标体系算法研究 | 第36-40页 |
3.5.1 基于转向盘角阶跃试验的汽车瞬态响应性能评价指标体系构架 | 第36-37页 |
3.5.2 转向盘角阶跃试验数据的算法设计 | 第37-38页 |
3.5.3 基于转向盘角脉冲试验的汽车瞬态响应性能评价指标体系架构 | 第38-39页 |
3.5.4 转向盘角脉冲试验数据的算法设计 | 第39-40页 |
3.6 基于蛇行试验的汽车操稳性能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算法研究 | 第40-42页 |
3.6.1 基于蛇行试验的评价指标体系构架 | 第40-41页 |
3.6.2 蛇行试验数据的算法设计 | 第41-42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四章 面向可视化的汽车操稳性试验数据处理与分析系统开发 | 第43-62页 |
4.1 面向可视化的汽车操稳性试验数据处理与分析系统开发平台选择 | 第43页 |
4.2 面向可视化的汽车操稳性试验数据处理与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第43-52页 |
4.2.1 系统需求 | 第43-44页 |
4.2.2 系统概要设计 | 第44-48页 |
4.2.3 软件详细设计 | 第48-52页 |
4.3 基于案例的大客车操稳性试验数据处理与分析系统应用研究 | 第52-61页 |
4.3.1 试验车辆主要参数 | 第52-53页 |
4.3.2 蛇形试验处理结果分析 | 第53-56页 |
4.3.3 转向角阶跃试验处理结果分析 | 第56-57页 |
4.3.4 转向盘角脉冲试验处理结果分析 | 第57页 |
4.3.5 稳态回转试验处理结果分析 | 第57-58页 |
4.3.6 转向回正试验处理结果分析 | 第58-59页 |
4.3.7 转向轻便性试验处理结果 | 第59-61页 |
4.3.8 操纵稳定性评价计分 | 第6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结论及建议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