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18页 |
Abstract | 第18-21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22-38页 |
1.1 NO_x排放现状、危害及控制技术 | 第22-24页 |
1.1.1 NO_x排放现状、危害 | 第22-24页 |
1.1.2 氮氧化物控制技术 | 第24页 |
1.2 SCR脱硝技术 | 第24-30页 |
1.2.1 SCR脱硝技术反应原理 | 第24-26页 |
1.2.2 影响SCR脱硝反应的因素 | 第26-28页 |
1.2.3 SCR脱硝技术反应过程及机理 | 第28-29页 |
1.2.4 NH_3-SCR脱硝催化剂的应用与研究现状 | 第29-30页 |
1.3 铁基氧化物催化剂的研究现状与分析 | 第30-34页 |
1.4 本文的研究目的与主要研究内容 | 第34-36页 |
1.4.1 本文的研究目的 | 第34-35页 |
1.4.2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35-36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第二章 实验系统及实验方法 | 第38-48页 |
2.1 实验材料及活性测试系统 | 第38-41页 |
2.1.1 实验验材料 | 第38-39页 |
2.1.2 催化剂活性测试实验系统 | 第39-41页 |
2.2 催化剂制备 | 第41-45页 |
2.2.1 Fe_xMg_yO_z催化剂的制备 | 第41页 |
2.2.2 Fe_(0.8)Mg_(0.2)O_z-T催化剂的制备 | 第41-42页 |
2.2.3 Fe_xMg_yO_zTiO_2催化剂的制备 | 第42-43页 |
2.2.4 M%Ti-Fe_xMg_yO_z催化剂的制备 | 第43-44页 |
2.2.5 不同前驱体7.5%Ti-Fe_xMg_yO_z催化剂的制备 | 第44页 |
2.2.6 抗水抗硫催化剂 | 第44-45页 |
2.3 催化剂表征测试方法 | 第45-47页 |
2.3.1 X射线衍射 | 第45页 |
2.3.2 N_2吸附-脱附 | 第45页 |
2.3.3 扫描电子显微镜 | 第45页 |
2.3.4 能谱分析 | 第45-46页 |
2.3.5 X射线光电子能谱 | 第46页 |
2.3.6 氨气程序升温脱附 | 第46页 |
2.3.7 氢气程序升温还原 | 第46页 |
2.3.8 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 | 第46-47页 |
2.3.9 傅里叶红外变换光谱 | 第4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三章 铁镁催化剂NH_3-SCR脱硝特性研究 | 第48-76页 |
3.1 引言 | 第48页 |
3.2 铁镁催化剂NH_3-SCR脱硝特性规律探究 | 第48-57页 |
3.2.1 催化剂NH_3-SCR脱硝活性 | 第48-50页 |
3.2.2 催化剂活性成分分析 | 第50-51页 |
3.2.3 催化剂孔特性研究 | 第51-54页 |
3.2.4 催化剂微观表面形貌分析 | 第54-55页 |
3.2.5 催化剂表面元素半定量分析 | 第55-57页 |
3.3 煅烧温度对铁镁催化剂脱硝特性影响规律研究 | 第57-69页 |
3.3.1 不同煅烧温度催化剂NH_3-SCR脱硝活性 | 第57-58页 |
3.3.2 煅烧温度对催化剂晶相成分影响分析 | 第58-59页 |
3.3.3 煅烧温度对催化剂孔结构影响研究 | 第59-63页 |
3.3.4 煅烧温度对催化剂微观形貌影响研究 | 第63-64页 |
3.3.5 煅烧温度对催化剂表面元素及其化合价态影响分析 | 第64-68页 |
3.3.6 煅烧温度对催化剂表面酸性影响研究 | 第68-69页 |
3.4 运行参数对铁镁催化剂脱硝特性影响规律研究 | 第69-74页 |
3.4.1 O_2浓度对催化剂脱硝活性影响规律 | 第69-70页 |
3.4.2 NH_3/NO对催化剂脱硝活性影响规律 | 第70-71页 |
3.4.3 O_2和NH_3暂态响应实验 | 第71-73页 |
3.4.4 SO_2及H_2O对催化剂脱硝活性影响的初步研究 | 第73-74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74-76页 |
第四章 T改性铁镁复合氧化物催化剂脱硝特性研究 | 第76-106页 |
4.1 引言 | 第76-77页 |
4.2 Ti作为助剂掺杂对铁镁催化剂脱硝特性影响研究 | 第77-85页 |
4.2.1 Ti作为助剂对催化剂脱硝活性影响研究 | 第77-78页 |
4.2.2 催化剂晶相成分分析 | 第78-79页 |
4.2.3 催化剂孔隙结构分析 | 第79-82页 |
4.2.4 催化剂表面形貌分析 | 第82-84页 |
4.2.5 催化剂表面元素半定量分析 | 第84-85页 |
4.3 TiO_2作为负载对铁镁催化剂脱硝特性影响研究 | 第85-93页 |
4.3.1 TiO_2作为负载对催化剂脱硝活性影响研究 | 第85-86页 |
4.3.2 催化剂晶相成分分析 | 第86-87页 |
4.3.3 催化剂孔隙结构分析 | 第87-91页 |
4.3.4 催化剂表面形貌分析 | 第91-92页 |
4.3.5 催化剂表面元素半定量分析 | 第92-93页 |
4.4 Ti改性铁镁催化剂抗毒化性能 | 第93-105页 |
4.4.1 反应温度、SO_2及H_2O浓度对催化剂脱硝活性影响规律 | 第94-97页 |
4.4.2 催化剂晶相及孔隙结构分析 | 第97-101页 |
4.4.3 催化剂表面元素及化合价态分析 | 第101-104页 |
4.4.4 催化剂表面酸性分析 | 第104-10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105-106页 |
第五章 Ti改性铁镁催化剂机制及反应机理研究 | 第106-124页 |
5.1 引言 | 第106页 |
5.2 Ti改性铁镁催化剂改性机制研究 | 第106-115页 |
5.2.1 催化剂表面元素化合价态分析 | 第106-111页 |
5.2.2 催化剂表面酸性分析 | 第111-112页 |
5.2.3 催化剂氧化还原能力分析 | 第112-114页 |
5.2.4 催化剂高分辨TEM | 第114-115页 |
5.3 典型Ti改性铁镁复合氧化物催化剂反应过程分析 | 第115-122页 |
5.3.1 催化剂吸附NH_3分析 | 第115-118页 |
5.3.2 催化剂吸附NO分析 | 第118-119页 |
5.3.3 催化剂同时吸附NH3及NO分析 | 第119-121页 |
5.3.4 催化剂反应机理与路径 | 第121-122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22-124页 |
第六章 前驱体对7.5%Ti-Fe_(0.8)Mg_(0.2)O_z催化剂脱硝特性的影响研究 | 第124-137页 |
6.1 前言 | 第124页 |
6.2 前驱体对催化剂脱硝活性影响研究 | 第124-125页 |
6.3 前驱体对催化剂表面特性影响研究 | 第125-136页 |
6.3.1 前驱体对催化剂晶相影响研究 | 第125-127页 |
6.3.2 前驱体对催化剂孔分布影响研究 | 第127-131页 |
6.3.3 前驱体对催化剂微观形貌影响研究 | 第131-132页 |
6.3.4 前驱体对催化剂表面元素及其化合价态影响研究 | 第132-134页 |
6.3.5 前驱体对催化剂表面酸性影响研究 | 第134-136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136-137页 |
第七章 全文总结及展望 | 第137-142页 |
7.1 全文总结 | 第137-139页 |
7.2 全文主要创新点 | 第139-140页 |
7.3 展望 | 第140-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142-157页 |
致谢 | 第157-159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第159-162页 |
ENGLISH DISSERTATION | 第162-213页 |
Paper 1 | 第162-186页 |
Paper 2 | 第186-213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21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