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麦论文--小麦论文

小麦TaTGA1和TaNAC29转录因子克隆及其抗逆功能分析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0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4-33页
    1.1 TGA转录因子第15-21页
        1.1.1 植物TGA转录因子研究进展第15-16页
        1.1.2 TGA转录因子的结构特征与分类第16-17页
        1.1.3 TGA转录因子的生物学功能第17-18页
        1.1.4 TGA转录因子的表达调控第18-21页
    1.2 NAC转录因子第21-31页
        1.2.1 NAC转录因子研究进展第21-22页
        1.2.2 NAC转录因子的结构特征与分类第22-27页
        1.2.3 NAC转录因子的生物学功能第27-28页
        1.2.4 NAC转录因子的表达调控第28-31页
    1.3 实验设计第31-33页
        1.3.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31页
        1.3.2 研究内容和方案第31-32页
        1.3.3 技术路线第32-33页
第二章 基于小麦芯片数据的TaTGA和TaNAC转录因子分析第33-48页
    2.1 引言第33-34页
    2.2 材料与方法第34-35页
        2.2.1 材料第34页
        2.2.2 方法第34-35页
    2.3 结果与分析第35-46页
        2.3.1 TGA转录因子分析第35-41页
        2.3.2 NAC转录因子分析第41-46页
    2.4 讨论第46页
    2.5 小结第46-48页
第三章 小麦TaTGA1转录因子基因的克隆及机制解析第48-71页
    3.1 引言第48-49页
    3.2 材料与方法第49-59页
        3.2.1 材料第49-50页
        3.2.2 方法第50-59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59-66页
        3.3.1 TaTGA1的分离和特征分析第59-61页
        3.3.2 多序列比对及系统进化树构建第61-62页
        3.3.3 TaTGA1a和TaTGA1b的染色体定位及作用分析第62-63页
        3.3.4 TaTGA1a和TaTGA1b的miRNA作用位点预测第63-64页
        3.3.5 白粉菌不同时空侵染下TaTGAs基因的表达量分析第64-66页
        3.3.6 TaTGA1s原核表达分析第66页
    3.4 讨论第66-69页
    3.5 小结第69-71页
第四章 小麦TaNAC29转录因子基因的克隆及机制解析第71-91页
    4.1 引言第71-72页
    4.2 材料与方法第72-78页
        4.2.1 材料第72-73页
        4.2.2 方法第73页
        4.2.3 TaNAC29基因克隆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第73-74页
        4.2.4 DNA和蛋白序列分析第74页
        4.2.5 RT-PCR分析第74-75页
        4.2.6 转录活性分析第75-76页
        4.2.7 过表达载体和拟南芥转基因纯系的构建第76-77页
        4.2.8 转基因拟南芥植株的抗逆性的分析第77-78页
        4.2.9 数据统计第78页
    4.3 结果与分析第78-89页
        4.3.1 TaNAC29的基因分离与特征分析第78-79页
        4.3.2 TaNAC29目的基因编码蛋白的系统进化树分析第79-80页
        4.3.3 非生物胁迫对TaNAC29基因表达的控制第80-82页
        4.3.4 TaNAC29蛋白的转录激活能力测定第82-83页
        4.3.5 TaNAC29在转基因拟南芥中的过量表达分析第83-84页
        4.3.6 TaNAC29过量表达生理分析第84-87页
        4.3.7 TaNAC29过量表达机理研究第87-89页
    4.4 讨论第89-90页
    4.5 小结第90-91页
第五章 全文总结第91-94页
    5.1 论文研究的主要结论第91-92页
        5.1.1 芯片数据分析结果第91页
        5.1.2 TaTGA1s转录因子研究结果第91-92页
        5.1.3 TaNAC29转录因子研究结果第92页
    5.2 论文研究的创新点第92-93页
    5.3 研究展望第93-94页
参考文献第94-108页
附录第108-154页
致谢第154-155页
作者简介第155页

论文共1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小麦超长链脂肪酰辅酶A还原酶基因TaFAR的同源克隆与功能分析
下一篇:小麦灌浆期旗叶响应高温胁迫的蛋白组学与热响应关键基因HSP90的全基因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