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2.1 国内外牡丹籽脱壳机的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2 国内外坚果类脱壳机的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3页 |
1.4 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3-15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1.4.3 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第2章 油用牡丹籽粒物理力学特性研究 | 第15-31页 |
2.1 油用牡丹籽粒物理特性研究 | 第15-20页 |
2.1.1 油用牡丹籽粒的形状 | 第15页 |
2.1.2 油用牡丹籽粒几何尺寸的测定与分析 | 第15-17页 |
2.1.3 油用牡丹籽粒含水率的测定 | 第17-18页 |
2.1.4 油用牡丹籽粒的千粒重 | 第18-19页 |
2.1.5 油用牡丹籽粒的壳厚 | 第19-20页 |
2.2 油用牡丹籽粒力学特性研究 | 第20-30页 |
2.2.1 试验材料 | 第20页 |
2.2.2 试验装置 | 第20-21页 |
2.2.3 试验方法 | 第21-23页 |
2.2.4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23-30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3章 油用牡丹籽粒脱壳试验台结构设计 | 第31-41页 |
3.1 脱壳方案的确定 | 第31-32页 |
3.1.1 农业物料的脱壳方法 | 第31页 |
3.1.2 油用牡丹籽粒脱壳方法的拟定依据 | 第31-32页 |
3.1.3 脱壳方案的确定 | 第32页 |
3.2 总体结构与工作原理 | 第32-33页 |
3.2.1 总体结构 | 第32-33页 |
3.2.2 工作原理 | 第33页 |
3.3 主要零部件的设计 | 第33-39页 |
3.3.1 离心式脱壳装置 | 第33-36页 |
3.3.2 叶轮式脱壳装置 | 第36-38页 |
3.3.3 旋风分离装置 | 第38-3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第4章 油用牡丹籽粒脱壳机理分析 | 第41-51页 |
4.1 油用牡丹籽粒脱壳过程分析 | 第41页 |
4.2 油用牡丹籽粒在离心式脱壳装置中的脱壳过程分析 | 第41-47页 |
4.2.1 籽粒自由落体下落过程分析 | 第42页 |
4.2.2 籽粒与导料锥壁面碰撞过程分析 | 第42-43页 |
4.2.3 籽粒在甩盘孔道的运动过程分析 | 第43-45页 |
4.2.4 籽粒与碰撞板撞击脱壳过程分析 | 第45-47页 |
4.3 油用牡丹籽粒在叶轮式脱壳装置中的脱壳过程分析 | 第47-50页 |
4.3.1 籽粒在螺旋搅龙中的运动过程分析 | 第47-48页 |
4.3.2 籽粒与叶轮叶片撞击脱壳过程分析 | 第48-49页 |
4.3.3 籽粒与输送管道壁碰撞过程分析 | 第49-5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5章 油用牡丹籽粒脱壳试验研究 | 第51-73页 |
5.1 试验材料、设备及方法 | 第51-52页 |
5.1.1 试验材料 | 第51页 |
5.1.2 试验设备 | 第51-52页 |
5.1.3 试验方法 | 第52页 |
5.2 单因素试验 | 第52-58页 |
5.2.1 含水率对油用牡丹籽粒脱壳效果的影响 | 第52-53页 |
5.2.2 喂入量对油用牡丹籽粒脱壳效果的影响 | 第53-54页 |
5.2.3 离心甩盘转速对油用牡丹籽粒脱壳效果的影响 | 第54-55页 |
5.2.4 离心甩盘孔道数对油用牡丹籽粒脱壳效果的影响 | 第55-56页 |
5.2.5 叶轮转速对油用牡丹籽粒脱壳效果的影响 | 第56-57页 |
5.2.6 叶轮叶片数量对油用牡丹籽粒脱壳效果的影响 | 第57-58页 |
5.3 正交试验 | 第58-64页 |
5.3.1 试验设计 | 第58-59页 |
5.3.2 结果与分析 | 第59-64页 |
5.4 回归试验 | 第64-71页 |
5.4.1 试验设计 | 第64-66页 |
5.4.2 结果与分析 | 第66-71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1-73页 |
第6章 结论 | 第73-75页 |
6.1 结论 | 第73-74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9页 |
致谢 | 第79-81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