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节性冻土区新型渠道保温防渗防冻胀研究
摘要 | 第3-5页 |
summary | 第5-6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1-16页 |
1.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1-13页 |
1.2 国内外渠道研究与发展现状 | 第13-15页 |
1.3 研究目标及内容 | 第15-16页 |
1.3.1 研究目标 | 第15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第二章 衬砌渠道的冻胀破坏机理研究 | 第16-36页 |
2.1 冻胀理论的简述 | 第16-19页 |
2.1.1 第一冻胀理论的提出 | 第17-18页 |
2.1.2 第二冻胀理论的提出 | 第18页 |
2.1.3 分凝冻结理论的提出 | 第18-19页 |
2.2 影响混凝土衬砌渠道的冻胀的破坏因素 | 第19-27页 |
2.2.1 土壤 | 第20-23页 |
2.2.2 水分 | 第23-25页 |
2.2.3 温度 | 第25-27页 |
2.3 混凝土渠道各种截面冻胀破坏的特征 | 第27-30页 |
2.3.1 梯形渠道遭受破坏的特征 | 第27-29页 |
2.3.2 U形渠道遭受破坏的特征 | 第29-30页 |
2.4 混凝土渠道冻胀常用治理途径 | 第30-35页 |
2.4.1 置换法 | 第31-32页 |
2.4.2 隔热保温法 | 第32-34页 |
2.4.3 压实法 | 第34页 |
2.4.4 隔水、排水法 | 第34页 |
2.4.5 合理设置纵缝 | 第34-35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三章 新型保温防渗渠道材料导热系数的研究 | 第36-46页 |
3.1 新型材料研究问题的提出 | 第36页 |
3.2 试验概况 | 第36-40页 |
3.2.1 保温板的物理表征 | 第36-38页 |
3.2.2 试验仪器设备的选用 | 第38-39页 |
3.2.3 试验的制备和方法 | 第39-40页 |
3.3 仪器的可靠性验证 | 第40页 |
3.4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0-44页 |
3.4.1 容重对导热系数的影响 | 第40-41页 |
3.4.2 含水率对导热系数的影响 | 第41-44页 |
3.5 结论 | 第44-45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四章 渠道新型防渗防冻集成系统研究 | 第46-52页 |
4.1 精准加热防冻胀防渗的提出 | 第46-47页 |
4.2 防冻防渗复合板的制作 | 第47-49页 |
4.2.1 聚苯乙烯板选择 | 第47-48页 |
4.2.2 复合板的的制作 | 第48页 |
4.2.3 保温板中电热丝的铺设 | 第48-49页 |
4.2.4 加热保温防渗一体板的成型 | 第49页 |
4.3 新型加热保温防渗防冻渠道系统集成 | 第49-50页 |
4.3.1 主要的实验仪器和设备 | 第49页 |
4.3.2 渠道结构铺设 | 第49-50页 |
4.4 集成 | 第50-51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五章 精准加热防冻防渗渠道冻胀模拟 | 第52-62页 |
5.1 有限元的提出 | 第52页 |
5.2 原型渠道的基本情况及相关参数 | 第52-53页 |
5.2.1 原型渠道的基本情况 | 第52页 |
5.2.2 原型渠道相关参数 | 第52-53页 |
5.3 基本假设 | 第53页 |
5.4 模拟渠道的热传导方程 | 第53-54页 |
5.5 衬砌精准加热防冻防渗渠道的本构方程 | 第54-55页 |
和温度有关的应力——应变方程为: | 第55页 |
5.6 模拟材料各力学参数 | 第55-56页 |
5.7 渠道有限元设计建立和网格的划分 | 第56-58页 |
5.7.1 渠道各模型的建立 | 第56-57页 |
5.7.2 网格的划分 | 第57-58页 |
5.8 载入求解 | 第58-61页 |
5.8.1 温度场 | 第58-59页 |
5.8.2 位移场 | 第59-61页 |
5.9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2-64页 |
6.1 结论 | 第62-63页 |
6.2 展望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作者简介 | 第70-71页 |
导师简介 | 第71-72页 |
资助项目名称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