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桥涵工程论文--桥梁施工论文--施工技术论文

斜拉—悬索协作体系桥合理成桥状态的确定及施工过程分析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0-19页
    1.1 课题的研究意义第10-11页
    1.2 研究的现状第11-16页
        1.2.1 相关设计方案和实桥第12-13页
        1.2.2 斜拉-悬索协作体系桥合理成桥状态的确定及力学性能研究第13-15页
        1.2.3 协作体系桥施工控制第15-16页
        1.2.4 总结第16页
    1.3 研究目标和内容及要解决的问题第16-17页
        1.3.1 研究目标第16-17页
        1.3.2 研究内容第17页
        1.3.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第17页
    1.4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第17-18页
        1.4.1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第17页
        1.4.2 技术路线第17-18页
    1.5 课题的创新性第18-19页
第2章 协作体系桥合理成桥状态的研究第19-33页
    2.1 斜拉桥和悬索桥合理成桥状态计算方法第19页
    2.2 协作体系桥合理成桥状态计算方法第19-20页
    2.3 有限元模型概述第20-22页
    2.4 两种方法的成桥状态对比第22-24页
    2.5 合理成桥状态得到步骤第24-25页
    2.6 过渡区荷载分配的影响第25-31页
        2.6.1 分配荷载为1:1的情况第26-29页
        2.6.2 不同分配比例下成桥状态的对比第29-31页
    2.7 本章小结第31-33页
第3章 运营阶段荷载作用分析第33-47页
    3.1 移动活载作用分析第33-41页
        3.1.1 主梁受力分析第33-35页
        3.1.2 主缆受力分析第35-36页
        3.1.3 斜拉索受力分析第36-38页
        3.1.4 吊索受力分析第38-40页
        3.1.5 桥塔受力分析第40-41页
    3.2 刚度过渡问题第41-43页
    3.3 整体升降温作用分析第43-46页
    3.4 本章小结第46-47页
第4章 过渡区受力优化措施第47-63页
    4.1 荷载分配模式优化第47-52页
        4.1.1 分配模式对结构内力的影响第48-50页
        4.1.2 分配模式对结构刚度的影响第50-52页
    4.2 吊索斜拉索面积优化第52-56页
    4.3 增加配重第56-59页
        4.3.1 增加配重对结构内力的影响第56-58页
        4.3.2 增加配重对结构刚度的影响第58-59页
    4.4 增加主梁刚度第59-62页
        4.4.1 增加主梁刚度对结构内力的影响第60-61页
        4.4.2 增加主梁刚度对结构刚度的影响第61-62页
    4.5 本章小结第62-63页
第5章 协作体系桥施工方法对比第63-77页
    5.1 施工方案的简述第63-67页
    5.2 施工过程分析第67-73页
        5.2.1 吊索受力分析第67-69页
        5.2.2 斜拉索受力分析第69-72页
        5.2.3 主缆受力分析第72页
        5.2.4 主梁应力分析第72-73页
    5.3 合龙过程分析第73-76页
        5.3.1 合龙口宽度第73-74页
        5.3.2 合龙口高差和倾角差第74-76页
    5.4 本章小结第76-77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77-79页
    6.1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与结论第77-78页
    6.2 研究展望第78-79页
致谢第79-80页
参考文献第80-83页
攻读硕士期间参与科研实践项目第83-84页
攻读硕士期间论文发表情况第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脱轨列车撞击下盾构隧道的破坏力学特性研究
下一篇:6000t钢箱拱桥整体提升的理论分析和模型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