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隧道工程论文--隧道施工论文--施工方法论文--盾构法(全断面开挖)论文

脱轨列车撞击下盾构隧道的破坏力学特性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19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7页
        1.2.1 列车本体撞击力学行为第12-14页
        1.2.2 工程结构撞击力学行为第14-15页
        1.2.3 结构多尺度分析理论第15-17页
    1.3 主要研究内容第17-19页
第2章 撞击动力学与动态接触理论第19-29页
    2.1 撞击动力学理论第19-22页
        2.1.1 撞击动力学控制方程第19-21页
        2.1.2 隐式时程积分法第21-22页
    2.2 动态接触理论第22-28页
        2.2.1 接触系统约束条件第22-23页
        2.2.2 动态接触平衡方程第23-24页
        2.2.3 接触界面计算方法第24-28页
    2.3 本章小结第28-29页
第3章 撞击荷载下盾构隧道接头螺栓失效特性及其影响第29-55页
    3.1 管片接头分析理论第29-33页
        3.1.1 管片接头模拟方法第29-32页
        3.1.2 连接单元失效准则第32-33页
    3.2 撞击数值模型第33-37页
        3.2.1 有限元分析模型第33-35页
        3.2.2 基本材料参数第35-36页
        3.2.3 混凝土损伤本构第36-37页
    3.3 接头螺栓断裂失效特性第37-45页
        3.3.1 计算分析工况第37-38页
        3.3.2 螺栓失效力学特性第38-43页
        3.3.3 螺栓失效对衬砌的影响第43-45页
    3.4 撞击速度对螺栓失效的影响第45-48页
        3.4.1 撞击速度分析工况第45-46页
        3.4.2 不同撞击速度下螺栓失效特性第46-48页
    3.5 螺栓参数对螺栓失效的影响第48-53页
        3.5.1 螺栓参数分析工况第48-49页
        3.5.2 不同螺栓直径下螺栓失效特性第49-51页
        3.5.3 不同螺栓强度下螺栓失效特性第51-53页
    3.6 本章小结第53-55页
第4章 动态接触条件下车-隧耦合系统撞击动力响应特性第55-89页
    4.1 车-隧耦合系统数值分析模型第55-63页
        4.1.1 列车多体耦合分析模型第55-58页
        4.1.2 围岩与衬砌分析模型第58-60页
        4.1.3 动力接触关系第60-62页
        4.1.4 动力分析边界第62-63页
    4.2 列车本体撞击响应特性第63-72页
        4.2.1 列车车辆变形特性第63-66页
        4.2.2 列车能量转换特性第66-69页
        4.2.3 列车撞击力学特性第69-72页
    4.3 隧道结构撞击响应特性第72-86页
        4.3.1 管片衬砌位移特性第74-78页
        4.3.2 管片衬砌损伤特性第78-86页
    4.4 本章小结第86-89页
第5章 不同撞击速度下管片衬砌脆性破坏力学特性第89-110页
    5.1 速度工况第89页
    5.2 列车撞击荷载对比第89-92页
    5.3 管片衬砌动力响应对比第92-99页
        5.3.1 位移响应第92-95页
        5.3.2 损伤响应第95-99页
    5.4 管片衬砌脆性破坏特性第99-108页
        5.4.1 混凝土脆性断裂模型第99-103页
        5.4.2 单元失效模型第103-104页
        5.4.3 撞击作用下管片衬砌破碎特征第104-108页
    5.5 本章小结第108-110页
第6章 基于多尺度理论的列车撞击盾构隧道动力学特性第110-130页
    6.1 多尺度界面连接理论第110-117页
        6.1.1 相同类型单元界面连接第110-113页
        6.1.2 不同类型单元界面连接第113-117页
    6.2 管片结构多尺度静力学数值试验第117-122页
        6.2.1 数值试验模型第118-119页
        6.2.2 数值试验结果第119-122页
    6.3 盾构隧道结构多尺度撞击动力响应第122-128页
        6.3.1 隧道结构多尺度模型第123-124页
        6.3.2 位移响应第124-125页
        6.3.3 损伤响应第125-128页
        6.3.4 计算效率第128页
    6.4 本章小结第128-130页
第7章 结论与展望第130-134页
    7.1 结论第130-133页
    7.2 展望第133-134页
致谢第134-135页
参考文献第135-14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的科研项目第141页

论文共14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跨度高低塔斜拉桥的温度效应研究
下一篇:斜拉—悬索协作体系桥合理成桥状态的确定及施工过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