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7页 |
| 目录 | 第7-8页 |
| 引言 | 第8-10页 |
| 第一章 后现代主义的来源 | 第10-12页 |
| 第二章 詹姆逊后现代主义理论的现实依据和思想基础 | 第12-20页 |
| 一、 对詹姆逊的简要介绍 | 第12-15页 |
| 二、 詹姆逊后现代理论的时代基础知识背景 | 第15-20页 |
| (一) 曼德尔对詹姆逊理论的影响 | 第16-17页 |
| (二) 威廉斯文化理论对詹姆逊的影响 | 第17页 |
| (三) 马克思主义生产方式理论对詹姆逊的影响 | 第17-20页 |
| 第三章 詹姆逊眼中的“后现代主义” | 第20-26页 |
| 一、 詹姆逊对后现代主义文化的定位 | 第20-21页 |
| 二、 詹姆逊对后现代主义文化特征的概括 | 第21-26页 |
| (一) 深度的消失 | 第22页 |
| (二) 主体的消失 | 第22-23页 |
| (三) 拼凑模仿 | 第23-24页 |
| (四) 距离感的消失 | 第24-26页 |
| 第四章 对作为晚期资本主义文化的后现代主义的审视及相关比较 | 第26-32页 |
| 一、 现实主义、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历史联系 | 第26-28页 |
| 二、 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区别 | 第28-32页 |
| 第五章 结语 | 第32-34页 |
| 参考文献 | 第34-36页 |
| 致谢 | 第36-37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37-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