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水体污染及其防治论文--地下水论文

基于金基纳米复合材料对地下水中砷(Ⅲ)的电化学分析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32页
    1.1 引言第14页
    1.2 As(Ⅲ)检测的常规方法与技术第14-16页
        1.2.1 ICP技术第15页
        1.2.2 光谱技术第15页
        1.2.3 电化学分析方法第15-16页
    1.3 常用修饰电极的纳米材料第16-22页
        1.3.1 单一组分贵金属纳米材料第16-18页
        1.3.2 双金属纳米材料第18-20页
        1.3.3 非贵金属纳米材料第20-21页
        1.3.4 贵金属-氧化物纳米复合材料第21-22页
    1.4 电化学检测As(Ⅲ)的发展趋势第22-23页
    1.5 本论文的选题依据及主要内容第23-26页
        1.5.1 选题依据第23-24页
        1.5.2 主要研究内容第24-25页
        1.5.3 本论文的创新性第25-26页
    参考文献第26-32页
第二章 纳米多孔金构筑电化学敏感界面对As(Ⅲ)的分析研究第32-52页
    2.1 引言第32-34页
    2.2 实验部分第34-36页
        2.2.1 试剂及规格第34-35页
        2.2.2 实验仪器第35页
        2.2.3 AuCu纳米颗粒的制备第35页
        2.2.4 构筑np-Au均匀修饰的电极第35页
        2.2.5 电化学测试第35-36页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36-45页
        2.3.0 np-Au的形貌与结构的标征第36-37页
        2.3.1 np-Au修饰的电极电化学性能表征第37-39页
        2.3.2 电化学检测As(Ⅲ)第39-42页
        2.3.3 干扰实验研究第42-44页
        2.3.4 稳定性与重现性实验第44页
        2.3.5 实际水样的分析第44-45页
    2.4 本章结论第45-47页
    参考文献第47-52页
第三章 Au-Cu双金属纳米材料的合成及其对As(Ⅲ)的电化学分析研究第52-76页
    3.1 引言第52-53页
    3.2 实验部分第53-55页
        3.2.1 试剂及规格第53页
        3.2.2 Au-Cu双金属纳米材料的合成第53-54页
        3.2.3 实验仪器第54页
        3.2.4 电极的修饰第54页
        3.2.5 电化学实验第54-55页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55-66页
        3.3.1 Au-Cu双金属纳米颗粒的结构与组成成分的研究第55-60页
        3.3.2 Au-Cu双金属纳米颗粒电化学分析As(Ⅲ)及敏感机理讨论第60-64页
        3.3.3 Au_(89)Cu_(11)双金属纳米颗粒检测As(Ⅲ)干扰实验第64-66页
    3.4 本章结论第66-68页
    参考文献第68-76页
第四章 金纳米颗粒修饰棒状α-Mn02纳米材料电化学分析痕量As(Ⅲ)的研究第76-102页
    4.1 引言第76-78页
    4.2 实验部分第78-80页
        4.2.1 化学试剂第78页
        4.2.2 仪器设备第78-79页
        4.2.3 AuNPs/α-MnO_2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第79页
        4.2.4 电极修饰第79页
        4.2.5 电化学测试第79-80页
        4.2.6 As(Ⅲ)的吸附实验第80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80-94页
        4.3.1 As(Ⅲ)的检测策略第80-81页
        4.3.2 AuNPs/α-MnO_2纳米复合材料形貌与结构的表征第81-82页
        4.3.3 AuNPs/α-MnO_2修饰的电极的电化学表征第82-83页
        4.3.4 实验条件的优化第83-84页
        4.3.5 电化学检测As(Ⅲ)第84-87页
        4.3.6 增强的溶出信号的机制第87-90页
        4.3.7 干扰实验的研究第90-93页
        4.3.8 稳定性与重现性研究第93页
        4.3.9 实际水样中As(Ⅲ)的分析第93-94页
    4.4 本章结论第94-96页
    参考文献第96-102页
第五章 AuNPs/CeO_2-ZrO_2纳米复合材料在近自然水体pH下可靠电化学分析As(Ⅲ)第102-122页
    5.1 引言第102-103页
    5.2 实验部分第103-105页
        5.2.1 试剂及规格第103-104页
        5.2.2 AuNPs/CeO_2-ZrO_2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第104页
        5.2.3 仪器设备第104-105页
        5.2.4 电极修饰第105页
        5.2.5 电化学测试第105页
        5.2.6 吸附实验第105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105-115页
        5.2.1 AuNPs/CeO_2-ZrO_2纳米复合材料的表征第105-107页
        5.2.2 AuNPs/CeO_2-ZrO_2纳米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质表征第107页
        5.2.3 实验条件的优化第107-108页
        5.2.4 电极活性面积计算第108-109页
        5.2.5 电化学检测As(Ⅲ)第109-111页
        5.2.6 增强溶出信号机理的初步探索第111-112页
        5.2.7 干扰实验第112-114页
        5.2.8 稳定性与重现性实验第114页
        5.2.9 实际水样的分析第114-115页
    5.4 本章结论第115-117页
    参考文献第117-122页
第六章 氨基功能化石墨烯修饰金丝微电极对As(Ⅲ)的分析研究第122-146页
    6.1 引言第122-123页
    6.2 实验部分第123-126页
        6.2.1 化学试剂第123-124页
        6.2.2 实验仪器第124页
        6.2.3 GO、NH_2-GO、RGO与NH_2-RGO的制备第124-125页
        6.2.4 Au微电极的制备第125页
        6.2.5 NH_2-GO修饰Au微电极的制备第125页
        6.2.6 电化学测试第125页
        6.2.7 As(Ⅲ)吸附实验第125-126页
    6.3 结果与讨论第126-138页
        6.3.1 形貌与结构的表征第126-127页
        6.3.2 电化学分析As(Ⅲ)第127-133页
        6.3.3 增强溶出信号的机理探索第133-135页
        6.3.4 干扰实验第135-136页
        6.3.5 稳定性与重现性研究第136-137页
        6.3.6 实际水样分析第137-138页
    6.4 本章结论第138-139页
    参考文献第139-146页
全文总结与展望第146-150页
致谢第150-152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第152-153页

论文共1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华北地区臭氧与二次无机气溶胶的时空分布与形成转化机制研究
下一篇:钒氧化物外延薄膜制备及物性调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