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激励模式选择与上市公司业绩关系的实证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0-26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2-20页 |
1.2.1 国内文献研究综述 | 第12-18页 |
1.2.2 国外文献研究综述 | 第18-20页 |
1.2.3 研究状况评述 | 第20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20-24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20-23页 |
1.3.2 研究框架 | 第23-24页 |
1.3.3 研究方法 | 第24页 |
1.4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 第24-26页 |
1.4.1 本文可能的创新点 | 第24-25页 |
1.4.2 本文的不足之处 | 第25-26页 |
2 概念界定和理论分析 | 第26-36页 |
2.1 概念界定 | 第26-30页 |
2.1.1 公司业绩的定义 | 第26-27页 |
2.1.2 股权激励的定义 | 第27-30页 |
2.1.3 理性决策的定义 | 第30页 |
2.2 理论分析 | 第30-36页 |
2.2.1 委托代理理论 | 第30-31页 |
2.2.2 人力资本理论 | 第31-32页 |
2.2.3 激励理论 | 第32-36页 |
3 研究设计 | 第36-46页 |
3.1 研究假设 | 第36-38页 |
3.2 样本说明 | 第38-40页 |
3.3 变量设计 | 第40-44页 |
3.3.1 股权激励效果研究相关变量 | 第40-42页 |
3.3.2 股权激励模式研究相关变量 | 第42-44页 |
3.4 模型构建 | 第44-46页 |
4 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 第46-64页 |
4.1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46-49页 |
4.1.1 模型一涉及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 第46-47页 |
4.1.2 模型二涉及变量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47-49页 |
4.2 相关性检验 | 第49-52页 |
4.2.1 模型一的相关系数检验 | 第49-50页 |
4.2.2 模型二的相关系数检验 | 第50-52页 |
4.3 回归检验 | 第52-59页 |
4.3.1 模型一的多元线性回归检验 | 第52-54页 |
4.3.2 模型一的细化回归检验 | 第54-56页 |
4.3.3 模型二的逻辑回归检验 | 第56-59页 |
4.4 模型稳健性检验 | 第59-61页 |
4.4.1 模型一的稳健性检验 | 第59-60页 |
4.4.2 模型二的稳健性检验 | 第60-61页 |
4.5 研究结论 | 第61-64页 |
5 对策建议 | 第64-68页 |
5.1 优先选用限制性股票 | 第64页 |
5.2 增加股权激励强度 | 第64-65页 |
5.3 个性化制定业绩考核标准 | 第65-66页 |
5.4 聘请中介机构设计股权激励方案 | 第66页 |
5.5 进一步推进股市改革 | 第66-68页 |
附录 | 第68-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4页 |
后记 | 第84-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