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物资经济论文--世界各国物资经济论文--中国论文

区域物流发展水平评价体系构建及实证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5页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第8页
    1.2 区域物流发展水平研究综述第8-12页
    1.3 现有研究的不足第12-13页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3页
    1.5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3-15页
        1.5.1 研究思路第13-14页
        1.5.2 研究方法第14-15页
第二章 区域物流相关理论第15-23页
    2.1 区域物流概述第15-18页
        2.1.1 区域物流的内涵第15-16页
        2.1.2 区域物流系统第16-17页
        2.1.3 区域物流的特征第17-18页
    2.2 区域物流和区域经济之间的关系第18-21页
        2.2.1 区域经济对区域物流的影响第19-20页
        2.2.2 区域物流对区域经济的作用第20-21页
    2.3 区域物流相关理论第21-22页
        2.3.1 增长极理论第21页
        2.3.2 梯度推移理论第21页
        2.3.3 可持续发展理论第21-22页
    2.4 本章小结第22-23页
第三章 区域物流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第23-33页
    3.1 区域物流发展水平评价构成内容第23-25页
        3.1.1 区域物流结构第23-24页
        3.1.2 区域物流能力第24-25页
        3.1.3 区域物流绩效第25页
    3.2 区域物流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第25-32页
        3.2.1 区域物流发展水平指标体系建立的必要性第25-26页
        3.2.2 区域物流发展水平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第26-27页
        3.2.3 区域物流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第27-28页
        3.2.4 区域物流发展水平指标体系的阐述第28-32页
    3.3 本章小结第32-33页
第四章 区域物流发展水平评价实证研究第33-49页
    4.1 物流综合评价方法概述第33-34页
    4.2 区域物流发展水平评价方法的确定第34-36页
    4.3 区域物流发展水平评价方法运算过程第36-39页
        4.3.1 指标数据无量纲化第36页
        4.3.2 综合权重的确定第36-39页
    4.4 ACT—基于综合权重的 TOPSIS 评价模型第39-41页
    4.5 区域物流发展水平评价实证研究——以太原与其他四市为例第41-48页
        4.5.1 样本选取及原始数据来源第41-42页
        4.5.2 基于 ACT 算法的实证运算第42-48页
    4.6 本章小结第48-49页
第五章 实证结果分析第49-64页
    5.1 太原物流发展背景分析第49-50页
    5.2 太原物流现状分析第50-55页
        5.2.1 太原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第50-51页
        5.2.2 太原物流需求分析第51-54页
        5.2.3 太原物流需求预测第54-55页
    5.3 实证结果评价分析第55-59页
    5.4 太原物流发展对策与建议第59-63页
        5.4.1 建构太原与周边城市物流协调发展制度第59-60页
        5.4.2 推进以太原为中心的经济一体化进程第60-61页
        5.4.3 完善物流业的基础设施建设第61页
        5.4.4 实现物流企业现代化第61-62页
        5.4.5 重视物流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第62-63页
    5.5 本章小结第63-64页
结论与展望第64-67页
    研究结论第64-65页
    本文的创新点第65页
    本文的不足第65-67页
参考文献第67-7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科研项目第71-72页
致谢第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河北涞源大湾钼矿成矿类型特征及找矿标志
下一篇:高速公路养护工程预算定额及合理费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