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5页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8页 |
1.2 区域物流发展水平研究综述 | 第8-12页 |
1.3 现有研究的不足 | 第12-13页 |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3页 |
1.5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3-15页 |
1.5.1 研究思路 | 第13-14页 |
1.5.2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第二章 区域物流相关理论 | 第15-23页 |
2.1 区域物流概述 | 第15-18页 |
2.1.1 区域物流的内涵 | 第15-16页 |
2.1.2 区域物流系统 | 第16-17页 |
2.1.3 区域物流的特征 | 第17-18页 |
2.2 区域物流和区域经济之间的关系 | 第18-21页 |
2.2.1 区域经济对区域物流的影响 | 第19-20页 |
2.2.2 区域物流对区域经济的作用 | 第20-21页 |
2.3 区域物流相关理论 | 第21-22页 |
2.3.1 增长极理论 | 第21页 |
2.3.2 梯度推移理论 | 第21页 |
2.3.3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1-2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三章 区域物流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 第23-33页 |
3.1 区域物流发展水平评价构成内容 | 第23-25页 |
3.1.1 区域物流结构 | 第23-24页 |
3.1.2 区域物流能力 | 第24-25页 |
3.1.3 区域物流绩效 | 第25页 |
3.2 区域物流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25-32页 |
3.2.1 区域物流发展水平指标体系建立的必要性 | 第25-26页 |
3.2.2 区域物流发展水平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 第26-27页 |
3.2.3 区域物流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 第27-28页 |
3.2.4 区域物流发展水平指标体系的阐述 | 第28-32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四章 区域物流发展水平评价实证研究 | 第33-49页 |
4.1 物流综合评价方法概述 | 第33-34页 |
4.2 区域物流发展水平评价方法的确定 | 第34-36页 |
4.3 区域物流发展水平评价方法运算过程 | 第36-39页 |
4.3.1 指标数据无量纲化 | 第36页 |
4.3.2 综合权重的确定 | 第36-39页 |
4.4 ACT—基于综合权重的 TOPSIS 评价模型 | 第39-41页 |
4.5 区域物流发展水平评价实证研究——以太原与其他四市为例 | 第41-48页 |
4.5.1 样本选取及原始数据来源 | 第41-42页 |
4.5.2 基于 ACT 算法的实证运算 | 第42-48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五章 实证结果分析 | 第49-64页 |
5.1 太原物流发展背景分析 | 第49-50页 |
5.2 太原物流现状分析 | 第50-55页 |
5.2.1 太原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 | 第50-51页 |
5.2.2 太原物流需求分析 | 第51-54页 |
5.2.3 太原物流需求预测 | 第54-55页 |
5.3 实证结果评价分析 | 第55-59页 |
5.4 太原物流发展对策与建议 | 第59-63页 |
5.4.1 建构太原与周边城市物流协调发展制度 | 第59-60页 |
5.4.2 推进以太原为中心的经济一体化进程 | 第60-61页 |
5.4.3 完善物流业的基础设施建设 | 第61页 |
5.4.4 实现物流企业现代化 | 第61-62页 |
5.4.5 重视物流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 第62-63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4-67页 |
研究结论 | 第64-65页 |
本文的创新点 | 第65页 |
本文的不足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科研项目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