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稀有金属和少量金属论文--钼论文

河北涞源大湾钼矿成矿类型特征及找矿标志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1页
    1.1 论文选题依据及选题意义第11-14页
        1.1.1 钼的经济需求第11页
        1.1.2 国内外钼矿典型矿床及类型第11-13页
        1.1.3 地理交通位置第13-14页
    1.2 大湾锌钼矿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第14-18页
        1.2.1 以往地质工作简述第14-15页
        1.2.2 以往科研工作简述第15-18页
    1.3 研究思路第18-19页
        1.3.1 研究区目前存在的问题第18页
        1.3.2 研究的主要目的第18页
        1.3.3 研究方法第18-19页
    1.4 工作量第19页
    1.5 新的认识与结论第19-21页
第二章 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第21-32页
    2.1 区域构造第21-23页
        2.1.1 大地构造位置与格架构造第21-22页
        2.1.2 构造演化第22-23页
    2.2 区域岩浆岩第23-27页
        2.2.1 岩浆岩第23-24页
        2.2.2 岩浆活动规律第24-27页
    2.3 区域地球物理与地球化学特征第27-28页
        2.3.1 区域地球物理特征第27-28页
        2.3.2 涞源杂岩体地球物理与地球化学特征第28页
    2.4 区域遥感影像特征第28-30页
    2.5 区域矿产第30-32页
第三章 矿区及矿床地质特征第32-62页
    3.1 矿区地质特征第32-48页
        3.1.1 矿区构造第32-35页
        3.1.2 矿区地层第35-37页
        3.1.3 矿区岩浆岩第37-39页
        3.1.4 矿区地球物理及地球化学特征第39-44页
        3.1.5 矿区围岩蚀变与矿化第44-48页
    3.2 矿床地质特征第48-56页
        3.2.1 主要矿床及矿体地质特征第50-51页
        3.2.2 矿石类型第51-52页
        3.2.3 矿石结构构造第52-56页
    3.3 矿床矿化分带第56-60页
        3.3.1 矿床矿化分带第56-58页
        3.3.2 钼矿化类型及富集规律第58-60页
    3.4 矿床分带问题讨论第60-62页
        3.4.1 流纹斑岩期次划分第60页
        3.4.2 锌钼分带的前提条件第60-61页
        3.4.3 成矿体系的统一性第61-62页
第四章 矿床地球化学特征第62-76页
    4.1 流纹斑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第62-66页
        4.1.1 主量元素分析第62-64页
        4.1.2 微量元素分析第64-66页
    4.2 放射性同位素分析第66-69页
        4.2.1 铷锶同位素分析第66-67页
        4.2.2 铅同位素分析第67-69页
    4.3 稳定同位素分析第69-74页
        4.3.1 硫同位素组成特征第69-72页
        4.3.2 氢、氧、碳同位素组成特征第72-74页
    4.4 辉钼矿 RE-OS 定年第74-76页
        4.4.1 Re-Os 法定年的基础第74页
        4.4.2 数据处理第74-75页
        4.4.3 大湾岩体年龄统计第75-76页
第五章 矿床成因、成矿模式及成矿系列的划分第76-83页
    5.1 成因分析第76-77页
        5.1.1 成矿母岩为流纹斑岩第76页
        5.1.2 成矿作用,以多期多阶段为特点第76页
        5.1.3 成矿物质以多来源为特点第76页
        5.1.4 成矿介质条件第76-77页
    5.2 成矿过程分析第77-79页
        5.2.1 斑岩型热液系统第77-78页
        5.2.2 接触交代系统第78-79页
    5.3 矿床成矿模式第79-80页
    5.4 成矿系列的划分第80-83页
第六章 找矿标志及找矿方向第83-87页
    6.1 大湾矿区钼矿找矿标志第83-84页
        6.1.1 直接找矿标志第83页
        6.1.2 间接找矿标志第83-84页
    6.2 找矿方向第84-87页
        6.2.1 矿区内部找矿有利区段第84-85页
        6.2.2 矿区外部成矿远景区第85-87页
结论第87-89页
参考文献第89-93页
附图第93-94页
图版 Ⅰ第94-95页
图版 Ⅱ第95-96页
图版 Ⅲ第96-97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97-98页
致谢第98页

论文共9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3DMine软件三维地质模型在陕南汉阴长沟金矿中的应用
下一篇:区域物流发展水平评价体系构建及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