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提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纳博科夫的生平简介和“痴念”概念的界定 | 第6-14页 |
一、纳氏生平简介:坎坷的个人境遇和独特的人生观 | 第6-10页 |
二、什么是痴念:纳博科夫体现其哲学思想的艺术手法 | 第10-14页 |
第一章 :痴念的产生:纳博科夫的时间哲学和艺术观 | 第14-32页 |
一、柏格森影响下的哲学观和对时间的看法 | 第14-24页 |
二、纳氏哲学思想对艺术创作的影响 | 第24-27页 |
三、对柏格森的超越:继续探索如何回到过去 | 第27-32页 |
第二章 :文本表现:“痴念心理”发展的三个阶段 | 第32-70页 |
一、“痴念”的第一阶段:过度理性回忆 | 第33-41页 |
二、“痴念”的第二阶段:难以摆脱人物痴态的局限 | 第41-63页 |
三、“痴念”的高潮:在痴念中找到“狂喜”的瞬间 | 第63-70页 |
第三章 :痴念高潮——狂喜的美学价值 | 第70-79页 |
一、“狂喜”在美学上的意义 | 第72-75页 |
二、痴念所带来的狂喜对纳博科夫本人的意义 | 第75-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3页 |
论文致谢词:每个人都有“痴念”的一面 | 第83-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