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

相伴一生的那份“痴念”--解析纳博科夫小说中的人物特色

论文提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绪论:纳博科夫的生平简介和“痴念”概念的界定第6-14页
    一、纳氏生平简介:坎坷的个人境遇和独特的人生观第6-10页
    二、什么是痴念:纳博科夫体现其哲学思想的艺术手法第10-14页
第一章 :痴念的产生:纳博科夫的时间哲学和艺术观第14-32页
    一、柏格森影响下的哲学观和对时间的看法第14-24页
    二、纳氏哲学思想对艺术创作的影响第24-27页
    三、对柏格森的超越:继续探索如何回到过去第27-32页
第二章 :文本表现:“痴念心理”发展的三个阶段第32-70页
    一、“痴念”的第一阶段:过度理性回忆第33-41页
    二、“痴念”的第二阶段:难以摆脱人物痴态的局限第41-63页
    三、“痴念”的高潮:在痴念中找到“狂喜”的瞬间第63-70页
第三章 :痴念高潮——狂喜的美学价值第70-79页
    一、“狂喜”在美学上的意义第72-75页
    二、痴念所带来的狂喜对纳博科夫本人的意义第75-79页
参考文献第79-83页
论文致谢词:每个人都有“痴念”的一面第83-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族性书写中的民族文化素与身份隐喻--以扎西达娃、阿来等少数民族作家为例
下一篇:药品最高零售限价对心血管药物销售量变化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