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刑事诉讼法论文

试论附条件逮捕及刑诉法修订对其的影响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1章 引言第7-11页
    1.1 概念第7-8页
    1.2 产生背景概述第8页
    1.3 特征第8-10页
        1.3.1 风险性第9页
        1.3.2 对侦查利益的保护第9页
        1.3.3 附限制条件的工作举措第9页
        1.3.4 高度确信的产物第9-10页
    1.4 性质和实质第10-11页
第2章 关于附条件逮捕合法性的争议及实践需要的探讨第11-18页
    2.1 肯定说第11-12页
    2.2 否定说第12-14页
    2.3 刑诉法修改前的司法实践需要第14-18页
        2.3.1 是对1996年《刑事诉讼法》有关逮捕规定不充分的补充第14-15页
        2.3.2 是解决不批准逮捕后难以执行的选择第15页
        2.3.3 是正确认识逮捕必要性的理性选择第15-16页
        2.3.4 附条件逮捕不是“以捕代侦”第16-18页
第3章 附条件逮捕在司法实践中的效果评析第18-24页
    3.1 一定的积极作用第18-19页
    3.2 存在的问题第19-24页
        3.2.1 定罪标准存在分歧,适用范围扩大化第19-21页
        3.2.2 审查程序不规范,捕后监督机制不健全第21-22页
        3.2.3 错捕的责任追究机制不明确第22-24页
第4章 刑诉法修改对附条件逮捕的影响第24-32页
    4.1 未在新的刑事诉讼法中得到确认第24页
    4.2 刑诉法修改强制措施限制了附条件逮捕的适用第24-28页
        4.2.1 细化了逮捕条件第25页
        4.2.2 扩大了取保候审的范围第25-26页
        4.2.3 确立了逮捕后的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第26-27页
        4.2.4 完善了监视居住的适用规定第27-28页
    4.3 新刑事诉讼法与附条件逮捕的价值取向存在冲突第28-32页
        4.3.1 新法强调尊重和保障人权,附条件逮捕具有剥夺人身自由的性质第28-29页
        4.3.2 新法将社会公共秩序与个人人身自由同一,附条件逮捕侧重公共安全第29页
        4.3.3 新法将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有机结合,附条件逮捕奉行比例原则第29-30页
        4.3.4 新法把合法性、必要性、适应性作为立法的基本原则第30-32页
第5章 附条件逮捕在新刑诉法下的正确适用第32-38页
    5.1 适用范围第32页
    5.2 适用条件第32-34页
        5.2.1 证据条件第32-33页
        5.2.2 刑罚条件第33页
        5.2.3 比例条件第33-34页
    5.3 适用程序第34-36页
        5.3.1 审查决定程序第34页
        5.3.2 引导侦查第34-35页
        5.3.3 定期审查第35-36页
    5.4 需要注意的问题:从“可捕可不捕”到“有必要逮捕”第36-38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38-40页
    6.1 结论第38页
    6.2 下一步走向第38-40页
        6.2.1 完善捕后跟踪监督机制第38-39页
        6.2.2 加强考核、明确错捕责任第39页
        6.2.3 逐渐废除不用第39-40页
致谢第40-41页
参考文献第41页

论文共4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刑事再审制度的检讨与完善
下一篇:心理契约对公安交管人力资源管理的价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