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军事论文--中国军事论文--各种武装力量(各军、兵种)论文

装备科研投资激励研究

摘要第11-13页
Abstract第13-15页
第一章 绪论第16-44页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第16-18页
        1.1.1 研究背景第16-17页
        1.1.2 研究意义第17-18页
    1.2 基本概念界定第18-30页
        1.2.1 装备第19-20页
        1.2.2 装备科研第20-24页
        1.2.3 装备科研投资第24-29页
        1.2.4 装备科研投资激励第29-30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30-40页
        1.3.1 技术创新与装备科研投资激励第30-32页
        1.3.2 管制理论的发展与武器装备市场准入第32-34页
        1.3.3 财税政策与创新激励第34-37页
        1.3.4 武器装备研发成本补偿与国防知识产权保护第37-40页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第40-42页
        1.4.1 研究思路第40-41页
        1.4.2 研究方法第41-42页
    1.5 研究的创新之处第42-44页
第二章 装备科研投资激励的比较研究第44-64页
    2.1 我国装备科研投资的历史演进第44-47页
        2.1.1 政府直接的行政拨款投资(1949~1978 年)第44-45页
        2.1.2 政府主导的银行信贷投资(1979~1992 年)第45页
        2.1.3 企业自主的多源渠道投资(1993 年至今)第45-47页
    2.2 当前我国装备科研投资激励存在的主要问题第47-51页
        2.2.1 军民融合与准入壁垒的矛盾第47-48页
        2.2.2 政策鼓励与政策歧视的矛盾第48-50页
        2.2.3 装备定价与研发补偿的矛盾第50-51页
    2.3 外军装备科研投资激励的经验借鉴第51-62页
        2.3.1 外军装备科研投资总体情况分析第52-57页
        2.3.2 外军装备科研投资激励的主要做法第57-61页
        2.3.3 经验借鉴与启示第61-62页
    2.4 本章小结第62-64页
第三章 装备科研投资激励的分析框架第64-86页
    3.1 研究的基本假设第64-67页
        3.1.1 装备科研投资主体的行为特性第64-66页
        3.1.2 装备科研投资中的委托代理关系第66-67页
    3.2 装备科研投资激励的基本原则第67-72页
        3.2.1 利益最大原则第67-69页
        3.2.2 参与约束原则第69-70页
        3.2.3 激励相容原则第70-72页
    3.3 装备科研投资的动力及约束机制第72-80页
        3.3.1 装备科研投资的动力机制第72-75页
        3.3.2 装备科研投资的约束机制第75-77页
        3.3.3 激励与约束的相机抉择第77-80页
    3.4 装备科研投资激励的框架设计第80-84页
        3.4.1 装备科研投资激励的目标第80-81页
        3.4.2“准入-财税-补偿”的总体框架第81-83页
        3.4.3 装备科研投资激励的互动融合第83-84页
    3.5 本章小结第84-86页
第四章 装备科研投资的准入激励第86-114页
    4.1 装备科研投资准入壁垒与门槛第86-92页
        4.1.1 装备科研投资的进入壁垒第86-89页
        4.1.2 装备科研投资的利益相关方第89-90页
        4.1.3 装备科研投资准入门槛的设置第90-91页
        4.1.4 装备科研投资准入的阶梯模型第91-92页
    4.2 装备科研投资利益相关方的行为分析第92-94页
        4.2.1 在位者的动机及行为分析第92页
        4.2.2 进入者的动机及行为分析第92-93页
        4.2.3 管制者的动机及行为分析第93-94页
    4.3 装备科研投资利益相关方的博弈分析第94-101页
        4.3.1 在位者与进入者之间的博弈分析第94-98页
        4.3.2 管制者与在位者之间的博弈分析第98-101页
    4.4 装备科研投资准入建模仿真第101-106页
        4.4.1Agent简介和模型的体系框架第101-102页
        4.4.2 装备科研投资准入Agent建模第102-106页
    4.5 装备科研投资准入激励的实施第106-111页
        4.5.1 保障企业经济利益第106-108页
        4.5.2 维护国家战略利益第108-109页
        4.5.3 适度准入民营企业参与装备科研投资第109-111页
    4.6 改革装备科研投资准入激励制度的对策建议第111-113页
    4.7 本章小结第113-114页
第五章 装备科研投资的财税激励第114-137页
    5.1 政府干预企业研发投资的财税激励方式第114-119页
        5.1.1 财政资助第114-116页
        5.1.2 税收优惠第116-117页
        5.1.3 两种激励方式的比较第117-119页
    5.2 我国科技财政拨款资助与税收优惠第119-121页
        5.2.1 财政科技拨款制度不断调整第119-120页
        5.2.2 利用税收优惠政策进行间接投入第120-121页
    5.3 财税政策对企业参与装备科研投资的影响机理及激励效应第121-126页
        5.3.1 税收激励对装备科研投资的影响机理第121-124页
        5.3.2 财政补贴对装备科研投资的激励效应第124-125页
        5.3.3 税收优惠对企业装备科研投资的激励效应第125-126页
    5.4 装备科研投资财税激励有效性的实证分析第126-135页
        5.4.1 企业研发投资财税激励效应的评估方法第126-130页
        5.4.2 理论模型与指标体系第130-131页
        5.4.3 调查对象的总体情况第131-133页
        5.4.4 主要实证结论第133-135页
    5.5 优化装备科研投资财税激励的对策建议第135-136页
    5.6 本章小结第136-137页
第六章 装备科研投资的补偿激励第137-158页
    6.1 装备科研投资补偿激励的必要性分析第137-140页
        6.1.1 由外部性造成的投资不足第137-139页
        6.1.2 由竞争不充分造成的投资不足第139页
        6.1.3 由沉没成本造成的投资不足第139-140页
    6.2 装备科研投资补偿的概念界定第140-146页
        6.2.1 装备科研投资补偿第140-141页
        6.2.2 装备科研投资补偿的对象第141-142页
        6.2.3 装备科研投资补偿的内容第142-146页
    6.3 装备科研投资补偿激励的比较及启示第146-153页
        6.3.1 外军装备科研投资补偿激励的基本经验第146-151页
        6.3.2 我国装备科研投资补偿激励的基本思路第151-153页
    6.4 我国装备科研投资补偿激励机制设计第153-156页
    6.5 建立健全装备科研投资补偿激励的对策建议第156-157页
    6.6 本章小结第157-158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158-160页
    7.1 主要研究结论第158页
    7.2 进一步研究与展望第158-160页
致谢第160-161页
参考文献第161-172页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172-174页
附录A 装备科研投资准入Agent建模仿真程序第174-176页
附录B 装备科研投资激励效果调查问卷第176-179页

论文共1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卫星导航系统星间组网关键技术研究
下一篇:直线超声电机驱动的平面3-PRR并联平台视觉精密定位关键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