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引言 | 第8-12页 |
一、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8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一)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页 |
(二) 国内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三、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第10-12页 |
第一章 生态补偿法律制度基本理论 | 第12-19页 |
一、 生态补偿的概念与类型 | 第12-16页 |
(一) 从生态学的角度看生态补偿 | 第12-13页 |
(二) 从社会经济学看生态补偿 | 第13页 |
(三) 从法学看生态补偿 | 第13-14页 |
(四) 生态补偿的类型 | 第14-16页 |
二、 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的界定 | 第16-17页 |
三、 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的理论基础 | 第17-19页 |
第二章 我国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的现状 | 第19-24页 |
一、 我国生态补偿法律的构成 | 第19-22页 |
(一) 宪法中生态补偿的规定 | 第19页 |
(二) 综合性生态补偿环境法 | 第19-20页 |
(三) 单行生态补偿环境立法 | 第20-21页 |
(四) 行政法规和规章中生态补偿的规定 | 第21-22页 |
二、 当前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的问题 | 第22-24页 |
(一) 生态补偿法律体系不够健全 | 第22页 |
(二) 生态补偿的地方性立法缺失 | 第22-23页 |
(三) 生态补偿的法律责任缺失 | 第23-24页 |
第三章 内蒙古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现状分析 | 第24-35页 |
一、 内蒙古生态环境形势 | 第24-27页 |
(一) 内蒙古生态环境现状 | 第24-26页 |
(二) 内蒙古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分析 | 第26-27页 |
二、 内蒙古生态补偿立法现状 | 第27-31页 |
三、 内蒙古自治区生态补偿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31-35页 |
(一) 生态补偿立法地方针对性较弱 | 第32页 |
(二) 生态补偿所涉及内容不够明确 | 第32-33页 |
(三) 生态补偿没有形成制度体系 | 第33-35页 |
第四章 国外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的考察及启示 | 第35-38页 |
一、 国外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的发展现状 | 第35页 |
二、 国外生态补偿体制的启示 | 第35-38页 |
(一) 使用法律方式进行征税 | 第35-36页 |
(二) 通过立法保护生态环境 | 第36页 |
(三) 资金来源上以国家政府支持为主要来源 | 第36-37页 |
(四) 根据明确的环境效益目标进行补偿 | 第37-38页 |
第五章 对内蒙古自治区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的完善思考 | 第38-46页 |
一、 加强内蒙古生态补偿的地方性专门法规 | 第38页 |
二、 确定内蒙古自治区生态补偿政策的面向对象及具体内容 | 第38-42页 |
(一) 环境补偿原则 | 第38-39页 |
(二) 生态补偿的参与者 | 第39-40页 |
(三) 生态补偿的准则 | 第40-41页 |
(四) 生态补偿的途径 | 第41-42页 |
三、 完善生态补偿结构调控的机构 | 第42-43页 |
四、 改进生态税体制,弥补漏洞 | 第43-46页 |
结语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作者简介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