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企业财务管理论文

我国上市公司舞弊手法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1 导论第10-18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2页
        1.1.1 国外研究背景第10-11页
        1.1.2 国内研究背景第11-12页
    1.2 研究意义第12-13页
        1.2.1 理论意义第12页
        1.2.2 实践意义第12-13页
    1.3 文献综述第13-15页
        1.3.1 国外研究现状第13-14页
        1.3.2 国内研究现状第14-15页
        1.3.3 文献评述第15页
    1.4 研究目标第15-16页
    1.5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第16-18页
        1.5.1 研究的思路第16-18页
        1.5.2 研究的方法第18页
    1.6 本研究的特色与创新之处第18页
2 相关理论及概念界定第18-23页
    2.1 舞弊的定义与分类第18-19页
        2.1.1 从内涵角度定义舞弊第18-19页
        2.1.2 从外延出发进行分类第19页
    2.2 舞弊手法的概念第19-20页
    2.3 舞弊手法的变化趋势第20-21页
        2.3.1 舞弊手法日益高科技化第20页
        2.3.2 舞弊手法更加隐蔽第20页
        2.3.3 舞弊手法更加多样化第20-21页
    2.4 舞弊的理论分析第21-23页
        2.4.1 博弈理论第21页
        2.4.2 内部人控制理论第21-22页
        2.4.3 契约理论第22页
        2.4.4 信息不对称理论第22-23页
3 我国上市公司舞弊成因分析第23-27页
    3.1 我国上市公司舞弊产生的内因第23-24页
        3.1.1 财务压力第23-24页
        3.1.2 利益驱动第24页
    3.2 我国上市公司舞弊产生的外因第24-27页
        3.2.1 政府证券市场意识的偏差第25页
        3.2.2 证券监管行为不规范第25页
        3.2.3 外部审计不独立第25-26页
        3.2.4 我国法律制度不健全第26页
        3.2.5 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第26页
        3.2.6 信息不对称第26-27页
4 与提供虚假财务信息相关的舞弊手法第27-37页
    4.1 利用不当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舞弊第27-29页
        4.1.1 选择不当的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第27页
        4.1.2 选择不当的借款费用核算方法第27页
        4.1.3 选用不当的收入和费用的确认方法第27-28页
        4.1.4 改变固定资产的折旧政策第28页
        4.1.5 改变坏账损失核算方法第28页
        4.1.6 滥用会计差错调整第28-29页
    4.2 利用关联交易舞弊第29-32页
        4.2.1 关联交易弹性定价第29页
        4.2.2 向关联公司转嫁费用第29-30页
        4.2.3 委托经营,操纵利润第30-31页
        4.2.4 收取关联方资金占用费第31页
        4.2.5 关联交易非关联化第31-32页
        4.2.6 资金占用与抵押、担保第32页
        4.2.7 虚假资产重组第32页
    4.3 利用虚构经济业务舞弊第32-34页
        4.3.1 设立空壳公司第33页
        4.3.2 循环交易第33页
        4.3.3 虚开、对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自制销售发票第33-34页
    4.4 虚构大量现金挂账第34页
    4.5 掩饰交易或事实第34-35页
        4.5.1 隐瞒重要交易与事项第34页
        4.5.2 隐瞒受限现金第34-35页
    4.6 利用地方政府援助舞弊第35-36页
        4.6.1 税收优惠第35-36页
        4.6.2 财政补贴第36页
    4.7 虚假资产评估第36页
    4.8 虚报项目募集资金第36-37页
    4.9 以他人名义买卖证券第37页
    4.10 其他手法第37页
5 与侵占资产相关的舞弊手法第37-42页
    5.1 私设“小金库”第37-40页
        5.1.1 出租或出借账户,套取非法现金存入“小金库”第38页
        5.1.2 收款不开发票,款项进入“小金库”第38页
        5.1.3 多设银行账户,转入“小金库”第38页
        5.1.4 存款利息转入“小金库”第38页
        5.1.5 取得商业回扣,计入“小金库”第38-39页
        5.1.6 保险赔偿计入“小金库”第39页
        5.1.7 截留投资收益计入“小金库”第39页
        5.1.8 截留出售资产收入计入“小金库”第39-40页
    5.2 随意挪用募集资金第40页
    5.3 循环入账,挪用现金第40-41页
    5.4 伪造单据套取现金第41页
    5.5 虚报坏账,贪污货款第41页
    5.6 伪造亏损,侵吞利润第41-42页
    5.7 侵吞受赠资产第42页
    5.8 销毁票据,侵吞款项第42页
    5.9 涂改凭证,获取利差第42页
    5.10 其他手法第42页
6 政策建议第42-50页
    6.1 强调诚信建设,提高道德水平第42页
    6.2 加强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建设第42-43页
        6.2.1 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内部审计第42-43页
        6.2.2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优化内部控制环境第43页
    6.3 加强对上市公司的外部监管第43-44页
        6.3.1 继续加强证券市场的制度建设第43-44页
        6.3.2 强化法制建设,提高舞弊的惩罚力度第44页
    6.4 完善会计准则第44-45页
        6.4.1 建立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准则第44页
        6.4.2 细化准则要求第44-45页
    6.5 在审计执业过程中关注舞弊风险第45-50页
        6.5.1 增强职业理念第45-46页
        6.5.2 规范审计程序第46-50页
结论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54页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54-55页
致谢词第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民营企业员工满意度问题研究--以需求层次理论为基础
下一篇:国际粮食价格波动及其对我国粮食供需平衡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