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级公务员寻求晋升的策略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插图索引 | 第10-11页 |
附表索引 | 第11-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8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3-16页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3-14页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4-15页 |
1.2.3 国内外文献述评 | 第15-16页 |
1.3 研究方法与内容 | 第16-18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第2章 科级公务员晋升策略的概念和理论 | 第18-24页 |
2.1 科级公务员晋升策略的相关概念 | 第18-20页 |
2.1.1 公务员 | 第18-19页 |
2.1.2 科级公务员 | 第19页 |
2.1.3 晋升 | 第19页 |
2.1.4 晋升策略 | 第19-20页 |
2.2 科级公务员晋升策略的相关理论 | 第20-24页 |
2.2.1 政治剧场理论 | 第20-21页 |
2.2.2 彼得原理陷阱 | 第21-22页 |
2.2.3 晋升博弈理论 | 第22-24页 |
第3章 影响科级公务员晋升策略选择的主要因素 | 第24-39页 |
3.1 制度性因素 | 第24-33页 |
3.1.1 科级公务员的分布 | 第24页 |
3.1.2 科级公务员晋升的程序 | 第24-25页 |
3.1.3 科级公务员晋升的形式 | 第25-26页 |
3.1.4 科级公务员晋升的资格 | 第26-30页 |
3.1.5 科级公务员晋升的途径 | 第30-33页 |
3.2 非制度性因素 | 第33-36页 |
3.2.1 情感性因素 | 第33-35页 |
3.2.2 功利性因素 | 第35页 |
3.2.3 混合性因素 | 第35-36页 |
3.2.4 “关系”强度因素 | 第36页 |
3.3 构建科级公务员晋升策略的影响因素模型 | 第36-39页 |
第4章 科级公务员晋升策略选择及其影响 | 第39-54页 |
4.1 科级公务员晋升策略的工具 | 第39-40页 |
4.1.1 借势 | 第39页 |
4.1.2 借誉 | 第39页 |
4.1.3 借机 | 第39-40页 |
4.1.4 借资 | 第40页 |
4.1.5 借利 | 第40页 |
4.2 科级公务员晋升策略的选择 | 第40-50页 |
4.2.1 中央国家直属机关科级公务员 | 第41-43页 |
4.2.2 省直机关科级公务员 | 第43-44页 |
4.2.3 市直机关科级公务员 | 第44-46页 |
4.2.4 县(市、区)直机关科级公务员 | 第46-47页 |
4.2.5 乡镇(街道)机关科级公务员 | 第47-50页 |
4.3 科级公务员晋升策略选择的影响 | 第50-54页 |
4.3.1 晋升策略选择的积极作用 | 第51-52页 |
4.3.2 晋升策略选择的负面影响 | 第52-54页 |
第5章 科级公务员晋升管理改革的思路与措施 | 第54-61页 |
5.1 总体思路 | 第54-55页 |
5.1.1 规避“制度陷阱” | 第54-55页 |
5.1.2 弱化“社会关系” | 第55页 |
5.2 具体措施 | 第55-61页 |
5.2.1 拓展晋升途径 | 第55-58页 |
5.2.2 规范晋升程序 | 第58-59页 |
5.2.3 强化监督机制 | 第59-61页 |
结论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