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5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1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11-12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2-14页 |
1.2.1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2-13页 |
1.2.2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3-14页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4-15页 |
第2章 新媒体时代政府网络公关的相关理论分析 | 第15-22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5-18页 |
2.1.1 新媒体的定义和传播特征 | 第15-17页 |
2.1.2 政府网络公关的定义 | 第17页 |
2.1.3 政府网络公关目标 | 第17-18页 |
2.3 新媒体对政府的影响 | 第18-20页 |
2.3.1 新媒体对政府的积极影响 | 第19页 |
2.3.2 新媒体对政府的消极影响 | 第19-20页 |
2.4 新媒体时代政府网络公关策略的相关理论 | 第20-22页 |
2.4.1 风险社会理论 | 第20页 |
2.4.2 政府形象理论 | 第20-21页 |
2.4.3 议题管理理论 | 第21-22页 |
第3章 衡阳市政府网络公关工作的现状分析 | 第22-33页 |
3.1 衡阳市政府网络公关工作概况 | 第22-26页 |
3.1.1 网上经济宣传常态化 | 第22-23页 |
3.1.2 网络运营管理规范化 | 第23页 |
3.1.3 网络舆情处置机制健全化 | 第23-24页 |
3.1.4 网友活动频繁化 | 第24-25页 |
3.1.5 网络精英抢占舆论制高点 | 第25-26页 |
3.2 衡阳市政府网络公关工作存在的主要误区 | 第26-30页 |
3.2.1 态度误区 | 第26-27页 |
3.2.2 监控误区 | 第27页 |
3.2.3 策略误区 | 第27-28页 |
3.2.4 沟通误区 | 第28-29页 |
3.2.5 时效误区 | 第29-30页 |
3.3 影响衡阳市政府网络公关工作的原因分析 | 第30-33页 |
3.3.1 政府层面长期忽视 | 第30页 |
3.3.2 缺乏专门的政府网络公关机构 | 第30-31页 |
3.3.3 政府官员的媒体公关能力偏低 | 第31页 |
3.3.4 公众的民意聚集影响政府决策 | 第31-33页 |
第4章 新媒体时代国内外政府网络公关的经验借鉴 | 第33-39页 |
4.1 国外政府主要经验 | 第33-35页 |
4.1.1 美国模式 | 第33-34页 |
4.1.2 英国模式 | 第34页 |
4.1.3 日本模式 | 第34-35页 |
4.2 国内地方政府主要经验 | 第35-37页 |
4.2.1 河南经验 | 第35-36页 |
4.2.2 会理措施 | 第36-37页 |
4.3 启示与借鉴 | 第37-39页 |
4.3.1 高层的重视与推动 | 第37页 |
4.3.2 掌握并利用危机传播规律 | 第37-38页 |
4.3.3 善于运用新媒体 | 第38-39页 |
第5章 新媒体时代加强衡阳市政府网络公关工作的对策与措施 | 第39-45页 |
5.1 培养网络公关意识 | 第39-40页 |
5.1.1 塑造形象意识 | 第39页 |
5.1.2 更新学习意识 | 第39-40页 |
5.1.3 具备互动意识 | 第40页 |
5.2 提升网络公关能力 | 第40-43页 |
5.2.1 扩展网络宣传阵地 | 第41-42页 |
5.2.2 重视网络舆情搜集 | 第42页 |
5.2.3 密切关注网络民意 | 第42-43页 |
5.3 发挥网络监督作用 | 第43-45页 |
5.3.1 完善网络监督制度建设 | 第43-44页 |
5.3.2 完善网络监督自律建设 | 第44页 |
5.3.3 完善网络监督队伍建设 | 第44-45页 |
结论 | 第45-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致谢 | 第49页 |